編者按:為紀念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設立25周年,中國科學院檔案館與《中國檔案報》合作推出《人物·科學家的故事》專欄,用檔案講述中國科學院12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的故事。
師昌緒編寫的《中國高溫合金四十年》手稿(部分)(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檔案室藏)
師昌緒在歐特丹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時的成績單(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檔案室藏)
師昌緒,河北徐水人,材料科學家、戰略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曾任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高溫合金研究部主任、金屬所所長,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主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工程院副院長等。2011年,他榮獲2010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在近60年的科研生涯中,師昌緒對國產戰機發動機高溫合金空心渦輪葉片制造、航天航空碳纖維國產化、國產大飛機研制等重大項目作出了重要貢獻。
師昌緒
歸途難返繼續深造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師昌緒隨家人一路風餐露宿,顛沛流離,從河北徐水逃亡至河南鄭州,并進入冀綏平津聯合中學學習。1941年,中學畢業,基于實業救國的夢想,他進入國立西北工學院礦冶系。1945年,他以優異成績畢業,先后前往綦江電化冶廠、鞍鋼鋼鐵公司工作。
1948年9月,師昌緒懷揣著利用先進知識和技術幫助祖國強大起來的美好愿望,赴美留學。他發奮苦讀,勤奮鉆研,分別在1949年5月和1952年6月獲得密蘇里礦冶學院碩士學位、歐特丹大學(又譯為“諾特丹大學”)礦冶學院博士學位。在其讀博期間,朝鮮內戰爆發。美國政府收走了中國留學生的護照,不許他們回國。博士畢業后,師昌緒開始謀劃通過中立國輾轉回國的事宜。他給一位關系較好的同學達斯·加普塔寫信,請求幫忙在印度找一份工作。達斯·加普塔收到信后,立即為其在一所大學謀得職位,并發出邀請。與此同時,美國移民局收緊了對中國留學生的控制政策,認為“不管你到什么地方,只要你想離開美國就認為你要回紅色中國”。后來,師昌緒在自傳中寫道:“盡管印度同學給印度駐美大使館的信沒有促成繞道第三國回國的計劃,卻對后來留美學生打開自由回國大門起到了啟發作用。”
既然不能回國,師昌緒便決定在美國繼續深造,經友人引薦,得到麻省理工學院國際知名金屬學權威莫里斯·科恩教授的面試機會,后被錄用。自此,他以助理研究員的身份,開啟了新的科研征途。隨后,他主持了美國空軍的超高強度鋼課題,研究了硅對鎳—鉻—鉬系高強度鋼的性能影響,與導師聯名發表論文,后又開展了恒溫馬氏體相變研究。其工作勤奮、樂于助人的良好品質,贏得莫里斯·科恩教授和同事的一致好評。有一天,莫里斯·科恩問他:“你為什么一定要回國,是待遇問題?還是職稱問題?如果是這些我都可以幫你解決。”師昌緒則堅定地說:“這些都不是,回國是因為我的國家需要我。”莫里斯·科恩聽了很受觸動,說:“我非常支持你,如果當局有人找到我,我會說對你有利的話。”
歸心似箭斗智斗勇
盡管師昌緒在麻省理工學院期間工作順利,但他從未放棄過回國的念頭。他與張興鈐、陳能寬、李恒德等中國學者經常以周末或假期聚餐的名義在一起,交流從不同渠道獲得的國內信息。
1953年夏,師昌緒等人在新澤西州進行“假期聚餐”。他們分析形勢后,認為要想成功回國,就一定要公開化。如果以個人名義申請,大家手上沒有護照,美國政府隨時可以以非法居留罪名逮捕他們。這樣一來,中國留學生會被各個擊破,那是很危險的。如果以留學生群體名義公開要求回國,美國政府就不會明目張膽地迫害大家。此外,還要和國內取得聯系,爭取得到祖國的支持。確定方向后,大家積極行動起來,紛紛把信件郵寄給在中立國的朋友,請他們幫忙轉寄。其中,有一封信是寫給周恩來總理的。他們在信中介紹了留美學生的情況,表達了強烈的回國愿望。信寫好后,為了能爭取更多留學生的簽名,師昌緒借前往芝加哥參加學術會議的名義,在當地又聯系上幾位中國留學生,請他們簽名。回憶起這段往事時,他說:“這是很危險的,芝加哥是國民黨勢力很強的地區,一旦泄露消息,美國移民局就會以與中國共產黨有聯系的名義逮捕。”最后,信上共有15位留學生的簽名。
師昌緒提議這封信可以通過印度駐美大使館的教育參贊轉交周恩來總理,該想法得到大家一致認可。于是,他和張興鈐、林正仙一起來到印度駐美大使館,把信交給了教育參贊。1954年2月,這封信幾經輾轉被送到中國外交部。4月,日內瓦會議期間,中國政府據此向美國政府提出無理扣留中國留學生的抗議,迫使其同意他們回國。兩國談判的消息傳到美國后,當地電臺、報紙在波士頓對師昌緒等人進行了采訪,將美國司法部扣留中國留學生的事情公之于眾。
赤子歸來開啟新篇
迫于國內外壓力,美國政府分別于1954年和1955年各公布了一批中國留學生歸國名單,師昌緒名列其中。當接到可以回國的消息后,他立即購買船票。1955年夏,他登上了開往祖國的輪船。當輪船行駛至香港口岸時,仍有美國特工來勸說師昌緒等人,“留在美國會有更優厚的待遇”,但均被大家果斷拒絕。
歸國后,師昌緒本可以到清華大學、北京鋼鐵學院等院校工作,但他卻在志愿書上堅定寫下“服從分配”四個字。后來,他被分配到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擔任高溫合金研究室主任,研究所副所長、所長。他主持研制了鑄造高溫合金空心渦輪葉片,使我國成為繼美國以后第二個掌握該技術的國家。
這就是師昌緒歷經曲折、初心不改,通過長期斗爭回到祖國的故事。2015年,他被評選為“感動中國2014年度人物”,頒獎詞寫道:“八載隔洋同對月,一心挫霸誓歸國。歸來是你的夢,盈滿對祖國的情。有膽識,敢擔當,空心渦輪葉片,是你送給祖國的翅膀。兩院元勛、三世書香,一介書生、國之棟梁。”
(作者關德慧,單位系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本文原載于《中國檔案報》2025年7月25日總第4319期第三版)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