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所985高校的國家產教融合創新平臺取得新進展。
6月14日,上海交通大學成立新學院——自動化與感知學院,并與五家企業簽約共建工業互聯網產教融合創新平臺。高績(ID:gaojidata)查詢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官網發現,學校的國家產教融合創新平臺中也已囊括“面向高端制造業的工業互聯網產教融合創新平臺”。此前,哈爾濱工業大學官微發布《哈工大AI,未來已來》一文,其中提到:學校獲批國家工業互聯網產教融合創新平臺(全國僅14所)。
浙江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西北工業大學、東北大學、大連理工大學等高校也在采購與招標網站上,發布國家工業互聯網產教融合創新平臺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服務比選和成交結果公告。
近年來,國家產教融合創新平臺的建設如火如荼。此前,已在集成電路、儲能技術、生物育種、人工智能、醫學攻關5個領域,以高校為依托已經建設了一批國家產教融合創新平臺。此次說明高校在工業互聯網領域,也將進一步拓展國家產教融合創新平臺。
國家產教融合創新平臺
國家產教融合創新平臺是國家發展改革委“十四五”時期教育強國推進工程中支持高校“雙一流”建設、服務國家重大戰略的重大項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2023年工作要點中也提到,加快集成電路、儲能、生物育種、醫學攻關國家產教融合平臺建設。
據高績(ID:gaojidata)不完全統計,在集成電路、儲能技術、生物育種、人工智能、醫學攻關5個領域,已有至少34所高校獲批國家產教融合創新平臺。其中,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和西安交通大學各獲批3項。清華大學、廈門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和浙江大學各獲批2項。
據高績(ID:gaojidata)不完全統計,多所高校的國家產教融合創新平臺總經費均過億,最高近5億元。
復旦大學的國家集成電路產教融合創新平臺、西安交通大學的國家儲能技術產教融合創新平臺、華北電力大學的國家儲能技術產教融合創新平臺,總經費超4億元;四川大學的國家醫學攻關產教融合創新平臺,總經費達3.9億元;廈門大學的國家集成電路產教融合創新平臺,總經費為2億元。
國家級平臺,引領創新改革! 7月18日上午,教育部人工智能領域“101計劃”建設成果發布會上,西安交通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張立群表示,西安交通大學在人工智能領域積淀深厚,依托鄭南寧院士團隊建設全國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及國家級人工智能產教融合創新平臺,實施“AI+”改革工程,打造垂直教育大模型與智能體,積極探索“無邊界課堂”等創新范式。 作為國家首批人工智能產教融合創新平臺,西安交通大學以“人工智能先導計劃”為引擎,通過“平臺+課程+管理”三維改革,重塑教育形態。 西安交通大學將2025年定為“人工智能賦能年”。學校與華為共建鯤鵬昇騰科教創新孵化中心,部署DeepSeek(深度求索)等大模型,配套60余種AI應用功能;打造12個專業教育垂直大模型,形成涵蓋79門專業核心課程的語料庫。在西安交通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機械設計及其智能化”課堂上,智能制造工程專業學生已可以通過AI自主生成機構設計迭代路徑。 2024年1月,四川大學國家醫學攻關產教融合創新平臺正式揭牌。 平臺積極組建“高端醫用先進材料創新中心”“下一代分子診斷技術創新中心”“醫療機器人研究中心”“高清智能內鏡研發創新中心”“影像智能技術創新中心”“智慧醫工共享示范中心”6大創新中心及24個研究平臺的科研矩陣,合力打造醫工交叉學科引領極、醫工高層次復合型人才匯聚極、醫學技術攻關創新極。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