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下屬國獎辦發布20條評審“禁令”,這些評審行為被嚴令禁止!
2025-05-27 14:47:01
作者:本網發布 來源:國獎辦官網、科技部官網
分享至:
2025年不僅僅是抗戰勝利80周年,也是院士增選年和國家獎評審年。前段時間,科技部、中科院、工程院均已宣布2025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提名工作和兩院院士增選工作啟動。相關評審工作的前期準備也已經正式開始。在本月20日,科技部下屬的國獎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發布了《國家科技獎評審紀律“二十條”》。一、評審組織者應當忠于職守,嚴守紀律,清正廉潔,誓當獎勵榮譽維護者(一)不得為候選者“打招呼”“跑找要”提供幫助和便利。(三)不得泄露專家名單、評審意見、異議調查處理過程及其他應當保密的信息。二、提名者應當認真履責,公正嚴肅提名,嚴格審核把關,競當誠信風尚引領者(六)不得違反《國家科學技術獎提名辦法》,違規提名或者做無原則提名。(七)不得玩忽職守,對候選者及其提名材料的把關審核敷衍應付。(八)不得協同或者包庇候選者弄虛作假,對重大問題隱匿不報。(九)不得協助、縱容、包庇候選者“打招呼”“跑找要”,干擾評審秩序和影響評審工作。(十)不得推諉、拖延、干擾異議調查處理,或者提出不負責任的意見。三、候選者及所在單位應當恪守科研道德,客觀、真實、準確提供材料,誠信參評,爭當誠實守信踐行者(十一)不得夸大成果水平和應用情況,隱瞞技術風險,提供虛假材料。(十二)不得剽竊、侵占他人成果,在完成人排序等方面侵犯他人合法權益。(十三)不得直接或者委托、暗示其他機構、人員實施“打招呼”“跑找要”干擾評審。(十四)不得在異議調查處理中藏匿、銷毀、偽造證據,阻止他人舉報或者提供證據,打擊報復舉報人,拒不配合調查或者從事其他妨礙調查工作正常進行的行為。(十五)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實,詆毀、貶低其他候選者和評審專家。四、評審專家應當公道正派,獨立、公平、公正做出負責任的評價,勇當守正揚清示范者(十六)不得接受、參與或者包庇請托,投感情票、單位票、利益票,或者串通他人投票、表決。(十七)不得利用學術地位和聲望壓制不同學術觀點,向其他評審專家施加傾向性影響。(十八)不得違反評審回避要求,隱瞞利害關系或者利益沖突。(十九)不得敷衍塞責,應付評審,或者委托他人代替打分、投票等。(二十)不得協助、包庇任何單位或者個人在異議調查處理、現場考察等活動中弄虛作假,做出不公正的評價。眾所周知,評審專家被“打招呼”這一頑疾,因其由來已久、牽扯面廣、隱蔽性強,一直難以杜絕。當“打招呼”成為一種普遍現象,它對科研人尤其是年輕科研人的危害尤其大。有的優秀科研人員回國,很快學會了這一套。甚至參加一些學術會議,不少人的目的不是去學術交流,而是搞關系、攢人情。如果任由“打招呼”現象蔓延成一種風氣,它對科研生態的毒害可想而知。這次國科獎紀律中的4個應當,20個不得,也是國家為剎住科研項目評審中的不正之風,治理評審專家被“打招呼”這一頑疾的相關政策之一。故在以上20條“禁令”中有4條明確提及“打招呼”或者請托:(一)不得為候選者“打招呼”“跑找要”提供幫助和便利。(九)不得協助、縱容、包庇候選者“打招呼”“跑找要”,干擾評審秩序和影響評審工作。(十三)不得直接或者委托、暗示其他機構、人員實施“打招呼”“跑找要”干擾評審。(十六)不得接受、參與或者包庇請托,投感情票、單位票、利益票,或者串通他人投票、表決。且該紀律涉及全部的4個方面人員:評審組織者、提名者、候選者及所在單位、評審專家。讓拒絕“打招呼”請托之類的行為不單單是評審單方面的責任,將縱容打招呼也算在違規的范圍內,從而增強大家打擊該行為的意愿。此外,對違反紀律者,國獎辦也給出了相應的處罰規定:“凡有違反上述評審工作紀律的,一經查實,對評審組織者給予相應黨紀政務處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機關處理;對提名者、候選者、評審專家,視事實、情節、后果和影響,依規給予通報批評、立即取消參評資格、暫停2至10年直至取消其參與國家科技獎勵相關活動資格、記入科研誠信嚴重失信行為數據庫實施聯合懲戒等處理,并由相關責任人所在單位或者相關責任單位主管部門依規依紀依法給予處分。”不過根除評審過程中存在的專家被“打招呼”等頑疾非一日之功。科研人員向往風清氣正的學術環境有賴于每一個參與者的努力。當下,有關部門正在出臺像《“二十條”》這樣涵蓋各方的規定,下大氣力完善相關制度設計。因此參與科研活動以及相關獎項評選的各方,更應懷有對規則、對科學的敬畏之心,自覺抵制侵蝕科研生態的不正之風。風清則氣正,氣正則學進。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