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些天的文章中,我們剛剛介紹了2024年各大高校獲得杰青和優青的人數。但是就在前天,官方發布:為持續深化科學基金人才項目改革,確保人才項目健康發展,切實起到激勵人才成長的目的,避免“帽子化”等異化使用現象,自2025年起,將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更名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A類),將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更名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B類),將青年科學基金項目更名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C類),從此以后便再無杰青和優青了!
而回顧杰青和優青陪伴我們走過來的這三十年,也是我國經濟騰飛的這三十年。雖然就今年開始杰青和優青的稱號已經作古,但是相信未來的科學研究者一定還是會繼承杰青和優青的光榮傳統,在科研和創新領域繼續努力下去!那么,近30年來我國各大高校到底有多少的杰青和
首先,榜單統計的是從1994-2023年的國家杰青和優青的本專科院校統計,從圖中我們看到,培養杰、優青人數最多的是我們的北京大學,其30年間共計培養了295位杰、優青的成績,位列全國第一!這一數據基本上就是每年培養10位杰、優青,且堅持了30年之久!可見北京大學在這塊人才的培養確實是做到了保質保量!
而除了北京大學培養了超過200位以上的杰、優青之外,還有5所高校近30年間培養的杰青和優青的人數都在200人以上!其中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培養了248位人才,以9人的優勢領先身后的南京大學位列全國第二,南京大學則是以239人當選的成績排在了全國第三,兩者之間的差值僅僅只有9人,但是未來這個數據也不會再增加了,畢竟稱呼改了后續就是“青年科學基金項目”了。另外三所培養超過200名杰、優青的大學分別是浙江大學、吉林大學和清華大學,這三所高校雖然沒有前三所大學培養的這么多,但是也是這方面人才培養的佼佼者!
而排在第七的則是武漢大學,其以培養出176人的成績,牢牢地占據榜單的第七位。對比身后的山東大學、蘭州大學和復旦大學培養出的120+的杰、優青人才數量有一個很大的優勢!而山東大學、蘭州大學、復旦大學和四川大學這四所高校,彼此之間校友人數僅僅差了不到10人,所以這個集團的競爭是十分激烈的,但是這樣良性的競爭,未來還是要告一段落了。
還有多所非985院校,諸如中國地質大學、安徽師范大學、華中農業大學、湖南師范大學、華中農業大學等高校也培養出了一批優秀的杰青和優青人才,這些高校中沒有985和211的加持,但依然自強不息,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堪稱是雙非院校當中的翹楚!而未來也希望在新的命名體系之下,這些高校能夠繼續努力,為我們的國家培養更多的科研領域的人才,不斷地推動祖國的發展!
杰青和優青的稱呼雖然離我們而去了,但是他們的精神依舊鼓舞著我們繼續向前!也希望未來能夠有越來越多的科研工作者,能夠獲得青年科學基金項目這個獎項,真正的為我國的科研事業進步做出一份貢獻!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