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書記回信!這些高校,有望入選下一輪“雙一流”
2024-11-05 13:10:27
作者: 青塔 來源: 青塔
分享至:
“中國現代化離不開農業農村現代化,農業農村現代化關鍵在科技、在人才。新時代,農村是充滿希望的田野,是干事創業的廣闊舞臺,我國高等農林教育大有可為。”
2019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全國涉農高校的書記校長和專家代表回信中,深刻闡述了高等農林教育的重要意義和涉農高校的歷史使命。在“雙一流”建設的大背景下,農林類高校注定是獨一無二的。此前,教育部還專門印發《關于加快新農科建設 推進高等農林教育創新發展的意見》,支持高等農林教育改革創新和高質量發展。如今,第二輪“雙一流”建設已到中后期,農林類高校,無論是已經入選“雙一流”,還是仍在發力沖刺“國家隊”,這都是它們最好的時代。教育部最新發布的全國高等學校名單中,全國普通本科農林類高校40余所,其中就有11所“雙一流”高校,占農林類高校的1/4。農林類高校的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

今年的開學典禮,中國農業大學在會場布置了4個字“禾下乘涼”,這是世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夢想,巧合的是,袁隆平的孫女也在今年入學中國農業大學,冥冥中牽連起農林類高校的堅守。在典禮上,中國農業大學校長孫其信以“投身偉大的創新時代”勉勵新生,這是他從甘肅農村走到中國農大校長,又在2023年當選工程院院士的肺腑之言,也是中國農大一路以來科技興農的親身實踐。自2016年第一輪“雙一流”開始建設以來,依托包括9個全國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工程實驗室在內的20個國家級科研平臺,中國農大每年連續不斷代獲16項國家科技獎(其中2021、2022年度暫停發布)。不斷代的還有新增選院士,從2011年起,中國農大已連續7屆均有增選院士。今年5月發布的ESI中,中國農大的農業科學首次位居世界大學第一。作為農林類高校中為數不多的985大學,即便跳脫出農林類的限制,中國農大也絕對矗立于高校的金字塔頂尖。另一所985,位于陜西楊凌的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則是我國唯一一所扎根縣城辦學的985。“看霞染渭水,聽鳳鳴高崗,教稼圣地培育英才棟梁”,在這片中華農耕文明發祥的沃土上,西農培育出了世界累計推廣面積最大的優良小麥品種“碧螞1號”,長期主導我國小麥品種換代的遠緣雜交小麥良種“小偃6號”等重要科技成果,推廣轉化直接經濟效益累計超過3000億元。自2016年起,西農已累計增選3位兩院院士,以第一完成單位獲4項國家科技獎。“扎根楊凌、胸懷社稷,腳踏黃土、情系三農,甘于吃苦、追求卓越”是融在西農血脈中的精神,而這種精神也是眾多農林類高校的縮影。它是首輪“雙一流”成效評價9項評價指標中7項指標為第一檔,“與祖國同行,為人民奉獻”的華中農業大學;是南京農業大學、華南農業大學、東北農業大學、四川農業大學以一往無前的拓荒者,扛起了強農興農的重擔;也是南京林業大學、北京林業大學、東北林業大學、上海海洋大學要把論文寫在山川湖海上的堅定信仰。

剛剛過去的10月,福建省啟動實施了一流學科培優計劃,將10所省“雙一流”高校22個學科納入計劃,力爭更多學科進入國家“雙一流”建設行列。其中就包括福建農林大學。同月,在中共吉林省委十二屆五次全會上,吉林省明確提出將支持3所省屬高校優勢學科建設,努力沖擊“雙一流”。此前,吉林農業大學的植物保護、食品科學與工程已被列為吉林省高校“世界一流學科培育計劃”立項建設學科。在這個“雙一流”建設承上啟下的重要時間點,許多省份都遴選出了省內“雙一流”建設高校名單,支持這些高校突圍下一輪國家“雙一流”。肩負著重要使命的農林類高校,是這份名單上的常客。

今年9月,山東農業大學召開一流學科建設推進會,會上,山東省副省長鄧云鋒強調到,山東農業大學要加快提升作物學學科的整體實力,確保率先實現省屬高校國家“雙一流”建設突破。今年年初,山東農業大學在發出的倡議書中也曾提到,山東省委省政府決定優先支持、重點支持山東農業大學沖擊“雙一流”,在省屬高校中唯一選擇支持該校進入2026年國家第三輪“雙一流”建設范圍。同為黃河滋養的農業強省,河南也在大力支持農林類高校建設。今年4月,中國工程院院士周衛上任河南農業大學校長。在周衛院士的聘任儀式上,河南省省委書記樓陽生出席并講話,“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省委、省政府決定或者說賦予農大一個使命,那就是在下一輪要進入‘雙一流’行列。”周衛在就任河南農業大學校長后的第二天,立下了軍令狀:打好“雙一流”創建攻堅戰,確保沖A學科成功晉級,入圍第三輪國家“雙一流”建設序列。在山東農業大學一流學科建設推進會上,學校黨委書記徐劍波提到,自山東省明確最優先支持學校進入2026年國家第三輪“雙一流”建設范圍以來,學校駛入了跨越式發展的快車道,學科建設實現新躍升。和山東農業大學一樣,被列入各省支持名單的農林類高校,正在強勢發展著自身的優勢學科。根據青塔學科云平臺的綜合監測分析,河南農業大學的作物學最新學科綜合指數位次居于全國前10%,湖南農業大學的園藝學、甘肅農業大學的草學、福建農林大學的植物保護、沈陽農業大學的園藝學則位居全國前15%(統計區間為2020年-至今)。

與此同時,將這些農林類高校的學科與已經入選“雙一流”學科的核心指標進行對比,多所高校的指標達標率已超50%。而它們,將極有可能是下一輪“雙一流”評選中突出重圍的種子選手。

今年6月,時隔兩年后,2023年度國家科技獎再次頒發,積累了3年的項目同臺角逐,獲獎難度是顯而易見的,最終突出重圍的項目可謂是優中選優。就在這樣的背景下,山東農業大學以第一完成單位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獲獎數量在全國農業類高校、山東高校中名列前茅。其中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由萬勇善教授主持的“花生抗旱高產優質新品種培育與應用”項目,正是學校作物學的建設成果。從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實現了Nature、Science、Cell國際三大頂刊的突破,到此次國家科技獎的新突破,山東農業大學用累累碩果,證明著自身沖擊“雙一流”的實力。在2023年度國家科技獎中證明了自己的,還有吉林農業大學。學校李玉院士領銜申報的《食藥用菌全產業鏈關鍵技術創新及應用》項目,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實現了吉林省省屬高校獲國家科技獎一等獎零的突破。作為中國食藥用菌領域唯一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李玉院士的此次獲獎,是吉林農業大學扎根大地,堅韌守望的一次回饋。而“雙一流”建設需要的,正是這樣的堅持與探索。這些誠樸勤仁卻又心懷天下的農林類高校,如同總書記期待的那樣,大有可為!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