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頒發2023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的通報
根據《廣東省科學技術獎勵辦法》等有關規定,經省科學技術獎評審委員會綜合評審、省科技廳審核等程序,省政府批準授予徐義剛院士突出貢獻獎;授予“高效高分子太陽電池材料的分子設計及其聚集態調控”等10項成果自然科學獎一等獎,授予“自旋拓撲結構與功能器件的研究”等21項成果自然科學獎二等獎;授予“電子器件高密度封裝的微細陣列制造關鍵技術與裝備”等5項成果技術發明獎一等獎,授予“復雜大電網交直流協同穩定控制技術及工程應用”等6項成果技術發明獎二等獎;授予“國產E級高性能人工智能算力平臺”1項成果科技進步獎特等獎,授予“微納米纖維紙基復合材料關鍵技術與產業化”等34項成果科技進步獎一等獎,授予“自主可控城軌交通CBTC列車控制系統技術研究及工程化應用”等97項成果科技進步獎二等獎;授予丹尼爾·科恩等5名專家科技合作獎;授予任富增等20人青年科技創新獎;授予“鐘花櫻新品種選育及應用”等18項成果科技成果推廣獎。
10月17日,全省科技大會在廣州召開,會上頒發了2023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 省科學技術獎是省人民政府為獎勵在推動我省科技進步活動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個人或組織所設立的表彰。據了解,2023年度省科學技術獎的總體獲獎率為15%,與2022年度相比,總體獲獎率略有降低,體現了“控制獎勵數量,提高獎勵質量”的科技獎勵改革精神。 2023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共有218個項目(人)獲獎,其中突出貢獻獎1名、自然科學獎31項、技術發明獎11項、科技進步獎132項、科技合作獎5名、青年科技創新獎20名、科技成果推廣獎18項。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研究員、巖石學家徐義剛獲突出貢獻獎。中國工程院院士、鵬城實驗室主任高文牽頭完成的“國產E級高性能人工智能算力平臺”項目獲科技進步獎特等獎。 在2023年度218項獲獎項目(人)中,技術發明獎有11項,占比5%。從2023年度獲獎項目看,有一批面向產業發展重大需求的關鍵核心技術取得了突破,也使廣東自主創新的能力進一步增強。 如由廣東工業大學教授、省部共建精密電子制造技術與裝備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陳新牽頭完成的“電子器件高密度封裝的微細陣列制造關鍵技術與裝備”項目,為我國在多芯片高密度互連封裝制造新賽道上搶占發展主導權,發揮了重要的技術引領與支持作用。項目成果推動我國電子制造業持續高速發展等做出了重要貢獻,部分技術在全球起到了行業引領作用。近三年,完成單位新增銷售超109億元、新增利潤超14億元,經濟社會效益顯著。項目獲技術發明獎一等獎。 2023年度科技進步獎共有132項獲獎,其中特等獎1項、一等獎34項、二等獎97項,這批獲獎項目成果在轉化應用過程中產生了顯著的社會經濟效益。據統計,成果轉化應用后在完成單位新增銷售額累計達到5746.3億元、新增利潤累計達到706億元,在其他應用單位新增銷售額累計達到823.8億元、新增利潤累計達到145.4億元,充分展現了廣東科技創新引領產業高質量發展。 如中國工程院院士、鵬城實驗室主任高文牽頭完成的“國產E級高性能人工智能算力平臺”項目獲科技進步獎特等獎。為解決AI芯片的卡脖子問題并建設國產人工智能大科學裝置,項目開展了基于國產NPU的E級智能計算架構與關鍵技術攻關,研制了首個全國產E級智算平臺—鵬城云腦Ⅱ,迄今已支持深圳市和各類用戶的上千個AI大模型訓練任務。近一年累計產生科研經濟效益約7370.5萬。 企業是科技創新的主體,科技創新是推動新質生產力形成的關鍵,也是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在2023年度218項獲獎項目(人)中,由企業牽頭完成的有55項(其中,一等獎9項,二等獎41項,科技成果推廣獎5項),占全部獲獎項目的25.2%;由企業牽頭或參與的項目總數達143項,占全部獲獎項目的65.6%。 如廣東粵海珠三角供水有限公司杜燦陽等人完成的“長距離深埋引調水工程智慧建管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項目,面對東江因流量銳減導致咸潮上溯、生態問題日益嚴重,城市供水安全受到嚴重挑戰等問題,研究了長距離深埋引調水工程智慧建管關鍵技術,解決了數據感知、融合與應用難題。研究成果支撐了珠江三角洲水資源配置工程提前高質量完工且節約成本超20億元,實現了全部數據深度感知融合匯聚,為工程建設管理提供工程級、標段級和工區級的態勢展示與分析決策支持,形成了長距離深埋引調水工程智慧建設管理技術體系。 近年來,廣東加大力度推進粵東西北地區培育和引進重大項目,以科技助力“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在2023年度218項獲獎項目(人)中,粵東西北地區牽頭完成的項目達13項,包括科技進步獎二等獎5項,科技成果推廣獎8項。科技成果推廣獎18項獲獎項目,在粵東西北地區推廣應用產生的新增銷售額達342.7億元,新增利潤117.9億元,帶動了粵東西北地區提速提質發展,促進了區域協調發展。 近年來,廣東持續加強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充分發揮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主力軍和企業生力軍作用,著力實現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始創新成果重大突破。在2023年度218項獲獎項目(人)中,自然科學獎有31項,占比達到14.2%,獎勵數量再創新高。自然科學獎獲獎項目充分展現了廣東省在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中取得的一批高水平科研成果。 如由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副院長、教授劉陳立牽頭完成的“生物有序性的定量合成生物學研究”項目,圍繞核心瓶頸問題“缺乏理性設計合成生物系統的能力”,揭示了細菌群體生長遷移實現空間定植的定量規律,合成重構多細胞空間有序結構,并發現了細菌尺寸和個體生長、DNA復制三者之間的全新定量規律,合成重構細菌細胞尺寸,推動了“定量合成生物學”這一新科學方向的提出,實現合成生物學科和產業的跨越式發展。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