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id="p68vv"><noscript id="p68vv"></noscript></i>
    <track id="p68vv"></track>

      <video id="p68vv"></video>
    <track id="p68vv"></track>
    <u id="p68vv"><bdo id="p68vv"></bdo></u>

  1. <wbr id="p68vv"><ins id="p68vv"><progress id="p68vv"></progress></ins></wbr>
    <code id="p68vv"></code>
      <output id="p68vv"><optgroup id="p68vv"></optgroup></output>
  2. 教育廳:高校工資,上漲!
    2024-08-26 14:21:49 作者:詮釋干貨 來源:詮釋干貨 分享至:

     

    教師是高校科研和教學的主力軍,承擔著人才培養、科研創新與社會服務等多重職責。然而,薪酬分配制度和激勵機制改革的滯后,使得高校教師隊伍的穩定性受到一定挑戰。

    此前,有網友在浙江省人民政府網站上提出:“浙江省高校教師薪資水平與浙江省在全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水平不匹配”,對此,浙江省教育廳答復稱,針對待遇差距,已著手開展改革完善省屬高校績效工資政策的研究,將在適當調節高校工資收入的基礎上,給予高校更大的收入分配自主權

    浙江只是一個縮影,由于國家對各級各類學校實行分級辦學、分級管理,地方政府財力強弱等多種因素,不同地區的學校、同一地區不同隸屬關系的學校之間產生了一定的收入待遇差距。但總體來看,相對于這樣一個知識密集型和人力資本高投入型群體,大學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的薪資水平確實并不突出

     

    教師待遇,亟需提升

    “大學老師的名頭提起來能贏得同輩尊敬,但說起經濟收入,囊中羞澀的時候居多。”在北京某重點高校任講師的一位老師,曾在中青報的采訪中訴說了自己的“苦衷”。
    2023年底,有高校教師在社交媒體上發帖表示薪資降了,“三千八”、“沒績效”、“年均三萬”、月薪難以養家糊口……薪資不升反降,引發了各地教師的跟帖與回應,牽動著每一個教師的心。

    截圖來自于微博
    目前,國內高校大多實施崗位績效工資制度,即“基本工資+績效+津貼”,該薪酬結構很長時間內在擴大學校分配自主權、增強激勵等方面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但隨著社會經濟和高等教育快速發展的需要,當前的高校薪酬制度仍需繼續改進。
    比如北京師范大學胡詠梅教授在研究中發現,我國高校教師基本工資占比相對較低(不足1/3),并且現有的基本工資占比低于教師期望的占比。同時,績效工資占比過高(超過60%),而績效工資是造成教師工資差距的主要因素。
    績效工資包括兩部分,基礎性績效工資于教師完成基本工作任務且考核通過后,按月發放;獎勵性績效工資則是根據對教師的工作量以及科研貢獻考核結果調整,多數學校年終一次性發放。為了足額拿到績效工資,教師們必須開足馬力干起來。
    但現行績效評價體制“重科研、輕教學”,難以體現普通教師工作崗位多重職責的特點和貢獻。薪酬分配制度向少數高層次人才傾斜,也進一步拉大了高校內部的工資差距。一面背負著科研、任課雙重壓力,考核要求不斷增加,一面到手的薪資剛夠生活,還要面臨柴米油鹽、子女教育等現實問題,頂著“人生燈塔”光環的青年教師們,正面臨著薪資困境。

    政策支持,落在實處

    近年來,推進高校薪酬制度改革成為高校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一環,國家部門正持續出臺利好政策,將給教師“漲薪”落到實處。
    針對績效評價體制,教育部在2021年提出,把參與教研活動,承擔命題監考任務,指導學生畢業設計、創新創業等計入工作量。不將論文數、項目數、課題經費等科研量化指標與績效工資分配、獎勵直接掛鉤……讓扎根教學一線的老師們也有了抵抗教學研究功利化、短視化的底氣與定力。今年2月,財政部再次于會議上提到,2024年支持推進高校和科研院所薪酬制度改革試點。

    通過薪酬制度改革提振青年教師的積極性,在一些大學也已經開始實踐。
    作為教育部明確的薪酬制度改革試點單位,天津大學組織專班開展薪酬制度改革試點調研工作,堅持優勞優酬,促使教師、科研、管理服務等各類人員薪酬與崗位職責、工作業績、實際貢獻強關聯。天大還通過拓寬個人薪酬寬帶、設置標桿崗位津貼、引入部門獎勵績效等,為中堅青年干部干事創業創造良好氛圍。
    常熟理工學院也積極推進績效津貼制度改革,實行教師基本工作量制度,將教學與科研工作量打通,建立合理、科學、符合學校實情的教學與科研工作量計算辦法;合理平衡校內教學業績點、科研學科業績點投入比重,切實保障教職工收入待遇有較大幅度的提高。
    武昌理工學院用實實在在的薪酬增長,為教師們注入一劑強心針。2020年,學校大幅度上調教職工薪酬福利待遇,僅崗位工資、年度績效考核獎金這兩部分,就同比增加了近1000萬元/年。同時在教學、科研、人才培養、行政管理等領域設置成果積分制度,增加教職工成果獎勵收入,激勵人才破繭冒尖。

    允許兼職,鼓勵創業

    在調增基本薪酬結構的基礎上,構建多元的、擁有更多自主權的薪酬體系,也成為高校薪酬改革的重點。
    允許高校教師兼職,對很多收入欠佳的老師來說,無疑是“久旱逢甘霖”。2016年底,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實行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見》,允許科研人員和教師依法依規適度兼職兼薪。這一舉措,對其從事“副業”經營活動開了口子,讓其擁有“合法化”的從業底氣。
    口子放開以后,各地陸續跟進,發布相應措施。
    2023年2月,安徽省宣城市發布通知,鼓勵民營企業聘用高校教師和科研人員擔任“科技副總”,并給予相應補助,預計一位“科技副總”一年到手十幾萬元起。2024年7月,《湖南省加快高等院校科技成果轉化的若干措施》新聞發布會上透露,支持科研人員企業兼職取酬,授權高校結合工作需要,自主設置轉化專技崗位。
    與允許兼職一樣被逐漸放開的,還有鼓勵教師創新創業,高校教師可名正言順通過科研創新和成果轉化“致富”。
    2023年,江蘇省發布《關于實施重點群體創業推進行動的通知》,提出鼓勵高校教師離崗創業,可保留3年編制,原單位繳納社保以及正常晉升薪級工資。把自己的研究領域和市場對接,聚焦和學科相關的創業項目,高校教師將知識轉化為經濟并獲得回報的這條路,日益開闊。
    教師薪資是高校對教師努力工作的物質肯定,高校薪酬制度及薪資水平,對釋放教師的科研和教學潛力,吸引和留住優秀人才以及提高學校競爭力都至關重要,在某種程度上來說,甚至起到決定性的作用。無論是允許兼職、鼓勵創業還是推進改革,承擔教書育人與科學研究的高校教師們,亟待更加人性化的考核標準與更加合理的薪酬。只有如此,才能讓教師們沒有凍餓之虞地“坐冷板凳”、埋頭鉆研,促進高校教學與科研質量的雙重提升。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標簽:
    相關文章
    無相關信息
    日韩人妻精品久久九九_人人澡人人澡一区二区三区_久久久久久天堂精品无码_亚洲自偷自拍另类第5页

    <i id="p68vv"><noscript id="p68vv"></noscript></i>
      <track id="p68vv"></track>

        <video id="p68vv"></video>
      <track id="p68vv"></track>
      <u id="p68vv"><bdo id="p68vv"></bdo></u>

    1. <wbr id="p68vv"><ins id="p68vv"><progress id="p68vv"></progress></ins></wbr>
      <code id="p68vv"></code>
        <output id="p68vv"><optgroup id="p68vv"></optgroup></output>
    2. 一本在线视频观看免费 |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日韩欧美国产第一页 | 亚洲国产无线码在线 | 亚洲国产综合专区在线播放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