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歲擔任博導!她從博士后到首席科學家僅用4年
2024-08-07 14:10:26
作者:材料科學與工程 來源:材料科學與工程
分享至:
2008年,她從牛津大學博士畢業。
2009年,27歲的她擔任博導。
2012年,她晉升為首席科學家。從博士后到首席科學家一般人需要十多年,她僅用了四年。
她就是英國散裂中子源30年來第一位華人首席譜儀科學家、盧瑟福實驗室百年來第一位女性華人首席科學家、東莞材料基因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長張書彥。2016年,34歲的她毅然回國,在廣東東莞松山湖創辦研究院,從事科研研究。6月27日,接受記者采訪時,作為松山湖女科技工作者聯盟副會長的她寄語女科研工作者,只要堅持,就一定能做成。2008年,張書彥從牛津大學博士畢業,之后進入了英國最大的國家實驗室基地——盧瑟福實驗室的散裂中子源開始博士后工作,27歲就成為博導。“我當時做的項目就是專門開發大科學裝置里面的一些設備,所以就比較容易拿到項目,我當博士后第一年就招到一個博士。”2012年,她成為英國散裂中子源首席科學家。從博士后到首席科學家,一般人平均需要用10~15年才能完成的提升,張書彥僅用了4年,她也因此成為英國散裂中子源“30年以來第一位華人首席科學家”“盧瑟福實驗室百年來第一位女性華人首席科學家”。她還是歐洲散裂中子源科技委員會委員、英國和日本散裂中子源項目評委,是該領域的頂級科學家,還曾參與過2項國際標準的制定。在英國散裂中子源,張書彥所負責的用于材料檢測的Engin-X譜儀是世界上技術最領先的工程譜儀之一。她不僅牽頭研發了三項世界領先的創新測量技術,并且還成功將其工業應用率從15%提高到了70%。她在英國做過一個項目就是幫核電站延長壽命,通過檢測和模擬運營評估,為英國核電站延長了8年的使用壽命,增加產值約800億元人民幣。張書彥向記者解釋說,散裂中子源裝置相當于一臺“超級顯微鏡”,可以為物理學、納米科學、生命科學、化學、材料科學等眾多前沿學科提供檢測研究平臺。在英國工作期間,她一直從事中子成像技術、材料與大型構件三維應力分析等研究。2011年10月,國家重點建設的大科學裝置——中國散裂中子源在東莞市大朗鎮開工建設。這是繼英國、美國與日本之后,世界第四個散裂中子源。國家、廣東省和東莞市的相關領導為此曾多次到英國參觀考察,紛紛邀請張書彥回國工作。2014年,張書彥從英國回深圳探親,東莞市相關領導得知后,派科技局有關負責人將她接到東莞,帶她參觀了正在建設的散裂中子源、博物館、可園、松山湖等地,實地感受東莞城市環境與科技創新氛圍。全程參觀下來,張書彥有些心動。“我發現松山湖這邊真的很漂亮。”2015年年底,她給在英國上幼兒園的兒子請了20天假,帶他一起回國。沒想到,那一次回來之后,她就再也沒有回去英國。當她向英國的實驗室提出辭職時,同事們都非常吃驚,為了讓她可以隨時回去實驗室工作,還給她保留了一年多的職務。2016年3月,在東莞市政府的資助下,張書彥在松山湖國家高新區創辦了廣東(東莞)材料基因高等理工研究院。回國的這么多年,張書彥長期從事中子和X射線衍射法應用于工程材料的殘余應力分析和微觀力學性能研究。在中國散裂中子源和英國散裂中子源分別主持了一臺中子譜儀的設計、技術改進和建設。主持、參與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防科工局等多個科學研究與工程應用研究項目。共發表學術論文200余篇,申請發明專利20余項。張書彥致力于將研究院打造成國內領先的先進制造服務平臺。據了解研究院為中廣核、上海電氣、核動力院、華為等高校、科研機構、企業提供技術咨詢與專業檢測服務。6月27日,接受記者采訪時,作為松山湖女科技工作者聯盟副會長的她寄語女科研工作者,只要堅持,就一定能做成。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