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上午,中共中央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和解讀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全國政協黨組成員、副主席,中央改革辦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穆虹,中央財辦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農辦主任韓文秀,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沈春耀,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懷進鵬,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正部長級)唐方裕出席發布會。
發布會上,懷進鵬部長就教育、科技、人才、創新等領域改革作介紹,并回答記者提問。具體內容一起來看——
懷進鵬部長介紹教育、科技、人才、創新等領域改革——
各位記者朋友,我重點就教育、科技、人才、創新等領域改革,作一些介紹。
黨的二十大突出了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強調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明確到2035年建成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這次三中全會進一步提出,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健全新型舉國體制,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這一系列新部署新要求,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創新本質和規律的深刻洞察。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一體推進教育發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不斷強化對現代化建設的支撐。我簡要向各位記者朋友介紹三點情況:一是我國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各級教育普及程度達到或超過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高等教育毛入學率超過60%,進入世界公認的普及化階段。二是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超過14年,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達到2.5億。我國研發人員總量居世界首位。三是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居世界第二位,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不斷加強,關鍵核心技術實現重大突破,創新主體和人才的活力進一步釋放,我國成功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
大家知道,當今時代,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萍紕撔驴咳瞬?,人才培養靠教育。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圍繞高素質人才和科技制高點的國際競爭空前激烈。這就迫切要求我們走好人才自主培養之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為此,全會《決定》對深化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作出了重要部署。
一是深化教育綜合改革。從教育大國到教育強國是一個系統性躍升和質變,《決定》強調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統籌推進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保障機制改革。緊扣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完善立德樹人機制,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改革創新,健全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體系。著眼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分類推進高校改革,建立科技發展、國家戰略需求牽引的學科調整機制和人才培養模式。堅持強教必先強師,提升教師教書育人能力,健全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資源和創新要素,推進高水平教育開放。
二是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堅持“四個面向”的戰略導向,著力激發科技創新創造活力,《決定》強調要優化重大科技創新組織機制,加強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設,統籌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改進科技計劃管理,強化基礎研究領域、交叉前沿領域、重點領域前瞻性、引領性布局。著眼于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強化企業主體地位,加強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深化科技成果轉化機制改革,構建同科技創新相適應的科技金融體制。
三是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著眼加快形成人才培養、使用、評價、服務、支持、激勵的有效機制,《決定》強調實施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完善人才自主培養機制。加快建設國家戰略人才力量,著力培養造就戰略科學家、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著力培養造就卓越工程師、大國工匠、高技能人才,提高各類人才素質。強化人才激勵機制,堅持向用人主體授權、為人才松綁,建立以創新能力、質量、實效、貢獻為導向的人才評價體系,為人才成長營造良好的環境。
總之,要通過進一步深化改革,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形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倍增效應,支撐引領中國式現代化。
懷進鵬部長就教育、科技、人才、創新等領域改革回答記者提問,一起來看——
問答
鳳凰衛視記者:
我們關注到,上個月公布的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中,由高校牽頭的占到三大獎勵總數的三分之二左右,兩位最高科技獎得主李德仁院士和薛其坤院士也都來自高校。請問,下一步要如何通過深化改革進一步提升高校的科技創新能力,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更加有效服務國家的重大戰略需求?
教育部部長 懷進鵬:
謝謝您對高??萍紕撔鹿ぷ鞯年P注和肯定。我們都知道,高校是教育、科技、人才的集中交匯點,是基礎研究的主力軍、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我理解,高校是國家最寶貴的資源。近年來,高校在國家創新體系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比如,在量子科技、生命科學、物質科學、空間科學等領域,取得一批重大原創成果。下一步,我們將優化高等教育布局,著力強化高校有目標有組織的人才培養、科技創新和社會服務,加強制度創新和科技創新“雙輪驅動”,為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提供有力支撐。
一是分類推進高校改革。經濟社會發展實際上對學校和人才的需求是多樣的,在高校中既需要“全能選手”,又要有“單項冠軍”。我們將明確各類高校發展定位,建立分類管理、分類評價機制,引導不同類型高校在不同領域、不同賽道塑造并發揮高校的優勢,追求卓越、辦出特色。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學和優勢學科,實施一流學科培優行動,聚焦優勢突破方向,打造一批一流學科標桿,在重大任務完成中提升學科建設能力。
二是著力加強創新能力培養。創新之教育培養創造之人才,創造之人才造就創新之國家。我們將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與科技發展態勢,動態調整高校學科設置,優化人才培養模式,超常布局急需學科專業。深入實施國家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培養戰略行動,深化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打造一流核心課程、教材、實踐項目和師資團隊,強化科技教育與人文教育協同,以學生人文底蘊的提升促進科技創新思維的提高,構建高質量拔尖創新人才自主培養體系。
三是完善高校科技創新機制。我們將實施基礎學科與交叉學科突破計劃,提升基礎研究的組織化程度,把重大任務作為科教融匯的“發動機”,引領學科交叉融合,推動產出更多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成果。特別是將加強青年科技人才培養,通過長周期穩定支持、長周期評價,引導支持一批具有家國情懷、創新能力突出的高校青年教師,開展高水平自由探索,挑戰科學“無人區”。我們將提高高??萍汲晒D化效能,打造高校區域技術轉移轉化中心,加快布局建設高等研究院,推動高校和企業“雙向奔赴”,促進高校科研成果高水平創造、高效率轉化,不斷助力發展新質生產力。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