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下發2023年度“長江學者獎勵計劃”入選人員名單,科獎在線進行匯總整理如下:
-
海軍軍醫大學第三附屬醫院檢驗科主任文文教授
文文,海軍軍醫大學第三附屬醫院檢驗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師承王紅陽院士,長期從事肝膽腫瘤發生發展及慢性炎癥進展機制研究,致力于從宏觀整體與微觀分子多維度、多組學層面,綜合利用前沿技術結合經典生物學方法構建生物多維特征提取和驗證體系,揭示以肝癌為代表的肝膽腫瘤分子網絡調控機制,篩選診斷、分型和干預的分子標志物,積極探索精準診斷和干預新策略。
他主持國家新藥創制科技重大專項課題、傳染病防治重大專項子課題、國家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多個科研項目。先后入選國防科技卓越青年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優秀青年科學基金、軍隊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工程學科拔尖人才等,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軍隊優秀專業技術人員一類崗位津貼。
發表SCI收錄論文40余篇,參編學術專著或譯著6部。近5年以第一或通訊作者(含共同)發表論文14篇,總影響因子近300,代表性論文發表在Cell,Cell Discovery,Hepatology等國際權威期刊,論文他引1500余次,單篇最高他引近400次。
-
中國煤科開采研究院馬英教授
馬英,中國煤科首席科學家,兼任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博士生導師,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煤礦安全智能化開采重點實驗室副主任。主要從事煤礦智能化開采與高端煤機裝備、大型礦區智能化煤礦建設等創新技術研究與工程實踐,主持實施了多個千萬噸礦井智能化建設,為我國煤礦轉型升級和行業高質量發展貢獻了智慧力量。主持和參與了包括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面上項目、省部級等各類科研項目20余項,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省部級科技獎等獎項17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省部級特等獎3項、一等獎8項。發表論文35篇,授權發明專利16項,制訂國家標準6項,出版專著1部。2020年榮獲孫越崎青年科技獎,2022年榮獲杰出工程師青年獎。
-
南京大學文學院院長 董曉教授
董 曉
南京大學文學院院長, 2023年度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主要榮譽 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2023) 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青年學者(2019) 研究方向 長期從事大氣環流、氣候動力學的研究,尤其專注于研究中高緯度的大氣渦旋及波動與大氣環流的相互作用機制。近期的研究內容包括中高緯氣候變異中大氣的多尺度非線性波流相互作用機制、極地-中緯度相互影響的動力學機理等。 主要學術成果 (1)揭示出大氣低頻渦旋對溫度異常的維持作用,提出低頻渦旋通過組織與高頻渦旋、大氣環流三者的多尺度相互作用維持氣候異常的機理模型,為理解氣候異常現象提供了新視角。 (2)發展“有限振幅波”新非線性動力學框架,闡明高頻渦旋的強非線性反饋在持續性氣候異常中的關鍵作用、提出強非線性高頻渦旋與大氣環流之間的定量關系理論。 (3)參與組織國際科學研究計劃,發現了海洋鋒區、北極海冰和高原熱力異常通過調制大氣低頻和高頻渦旋活動對中緯度乃至全球氣候的廣域影響。 近5年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包括在JAS、JCL、GRL、BAMS等學科卓越和學科一流SCI期刊發表文章25篇。研究工作被國際著名學者發表在學科一流期刊的文章多次大篇幅引用。相關工作曾入選美國地球物理學會的研究亮點(AGU Research Spotlight)。部分研究成果已轉化為氣候預測產品,并在國家氣候中心等業務部門應用,獲得中國氣象局“十三五”優秀氣象科技成果等表彰。 主要學術兼職 國際氣象與大氣科學協會(IAMAS)國際動力氣象學委員會(ICDM)委員、中國氣象學會動力氣象學委員會委員、歐洲地學學會(EGU)學術期刊Weather and Climate Dynamics聯合編輯、美國氣象學會(AMS)學術期刊Journal of the Atmospheric Sciences 和 Journal of Climate的副編輯等。
中山大學 鄭偉詩教授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