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獎專家:做到這十點,才有可能獲得國家獎
2024-07-15 16:40:30
作者:解說科技獎 來源:解說科技獎
分享至:
6月24日,全國科技大會、國家科技獎勵大會和兩院院士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召開。新華社記者 鞠鵬 攝
國家科技獎勵既是一種榮譽制度,又是核心的評價制度。拿到國家科技獎后,會帶來職務職稱、申報項目、評選院士、學科評估、高校排名、行業話語權等方面的連鎖反應,可以撬動更大更多的資源。隨著提名數量的增加和獲獎項目的減少,國家科技獎的競爭變得更為激烈。2023年度國家科技獎堪稱評審最快、獲獎最少、難度最大的一屆。2023年度國家科技獎申報與評審工作全面結束,2024年省部級科技獎申報與評審工作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中,2025年的各類獎勵都在醞釀中了。圍繞2023年度國家科技獎申報與評審工作的系列變化,如何應對未來國家科技獎的申報與評審工作呢?科獎在線與多位國家科技獎評審專家深度溝通,共同總結了十大要點,供大家參考:2024年5月26日,新修訂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明確要求,國家科學技術獎應當堅持國家戰略導向,與國家重大戰略需要和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緊密結合。因此,能夠獲得國家科技獎的項目,一般是要符合四個面向、國計民生,解決卡脖子問題,滿足國家戰略需求的。多次國家科技獎評審實踐證實,不符合國家戰略需求的項目,即使僥幸通過網評、會評,也會在評審委員會、獎勵委員會環節落選。國家科技獎是國家層面對科技成果的最高認可。省部科技獎是僅次于國家科技獎的認可形式。一般來講,能夠獲得國家科技獎的成果,大都會獲得省部級科技一等獎。報獎團隊,也會通過申報省部級一等獎來不斷磨練材料質量,獲得潛在提名資格。2023年2月發布的《省、部級科學技術獎勵管理辦法(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明確規定,“同一科學技術成果不得同時提名參評多個省、部級科學技術獎;已獲得省、部級科學技術獎勵的成果,不得再次提名省、部級科學技術獎”。報獎團隊需要在政策允許范圍內,多獲得省部級一等獎,但也要謹防陷入重復報獎導致的學術不端。要想獲得國家科技獎勵,第一個難關是拿到國家科技獎提名指標。2023年度國家科技獎再次實行限額提名,競爭極為激烈,但是提早策劃,也會事半功倍。《國家科學技術獎提名辦法》明確規定,國家科技獎采用專家提名和組織機構提名的模式。3-5個專家可以提名一項成果,一些具備國家科技獎提名資格的單位也會有提名資格。因此,報獎團隊需要根據專業領域,瞄準省獎、社會科技獎并獲得他們的一等獎或特等獎,才能在未來正式提名環節拿到入場競爭的門票。如果能夠提前鎖定3-5位院士專家,獲得專家提名指標,將是最佳選擇。根據某些學者溝通反饋,來找他提名的人已經排到兩屆科技獎以后了。申報國家科技獎勵的成果材料、主要完成單位、主要完成人,不能涉及任何涉及學術不端、學術爭議、產業糾紛的情況。2023年度國家科技獎更是要求對候選人政治、品行、水平、作風、廉潔等情況進行審核,確保獲獎成果、獲獎單位、獲獎人員經得起社會考察、歷史考驗。2023年度國家科技獎,更是有53項通過初評的項目在評審委員會、獎勵委員會環節落選,部分項目有可能涉及到了材料瑕疵。目前政府類科技獎勵、人才榮譽的評審方式大部分是外行評內行,在國家科技獎會評環節大同行專家能占到80%,評審委員會、獎勵委員會環節評審專家更是以外行為主。因此科技獎勵提名書,不同于項目申報書,科普性、邏輯性是極其重要的。一個優質的獎勵提名書,勝在寫作邏輯,要向外行專家把成果的重要性、緊迫性、國家意義、技術難度、技術水平、產業效果講清楚。在國家科技獎申報環節,技術的描述已經不是最重要的了,很少有專家會懷疑國家科技獎項目的技術真實性。完稿后的科技獎勵提名書是一本近100頁書的樣子,但其核心板塊也就是12頁紙,包括項目簡介1頁紙、技術內容5頁紙、客觀評價2頁紙、推廣應用2頁紙、經濟社會效益2頁紙,涉及到技術內容描述的也僅僅是5頁紙而已,整個申報書大部分都是證明材料。未來報獎拼的不是專利文章的數量,拼的是專利文章的質量。文章質量要體現5篇代表作的國際影響力,知識產權質量要體現10項專利標準的價值。專利獎、國際專利、專利轉讓許可、國際標準往往是大家普遍缺少的,反而是申報國家科技獎的重要支撐。2020年度之前的國家獎評審,申報、評審到頒獎流程跨越三個年度、接近15個月。2023年度國家科技獎改革后,大幅縮短評審周期,6個多月完成全部獎勵工作。比如,申報書撰寫時間從2個月減少到1個月,受理公示期從一個月減少到半個月,網評時間從7天縮短到4天;會評從提前10天通知評委,改為提前4天左右,持續時間從15天變為10天左右。全面約束評委和報獎人,讓報獎人來不及活動。未來的各類科技獎勵、人才榮譽評審工作也會全面加速,有報獎規劃的要提早完成申報書和答辯PPT,這些模版近20年沒變了。莫等通知,否則真的來不及。2017年,國務院頒布了《關于深化科技獎勵制度改革的方案》,之后國家科技獎啟動了密集調整,尤其是2020年后,國家科技獎勵的申報與評審政策一直都在調整。不變的是獎勵獎勵提名書模式和評審的基本流程,變得是申報條件、網評和會評的策略微調。報獎團隊需要了解近幾年的政策變化脈絡,以及最新的評審方案,做好有備無患、有的放矢。申報國家科技獎,永遠沒有最好的時候,也永遠沒有最完善的時候,大家都在反復迭代中前進。每年的國家獎,都會有很多大佬落選,也都會有很多雙非高校上岸。不拋棄不放棄,才有成功可能。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