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地明確:探索建立教師退出機制!
1月7日,北京豐臺教育發展理事會2024年工作會上,通過了《關于推進豐臺區中小學教師“區管校聘”管理改革工作的若干措施》,明確2024年豐臺區將在“區管校聘”改革中加強對教師的年度考核和考核結果運用,探索建立教師退出機制。
打破“鐵飯碗”,能上也能下
“少部分教師抱有‘鐵飯碗’觀念,工作干好干壞一個樣,特別是超編學校存在個別教師‘躺平’的現象。”豐臺區教委副主任翟洪臣指出了此措施要破解的問題。
這樣的問題,在各大高校同樣頻繁。
中國地質大學的劉慶生教授,曾在博客中提出過一類高校教師“光榮躺平”現象,即部分學者經過艱苦奮斗終于帶上各種學術榮譽帽子,拿到長聘崗位后,認為“船到碼頭車到站”,該到享受奮斗成果的時候了,從而選擇“躺平”。
縱觀各大社交媒體平臺,也可以發現不少正在鏖戰打拼副教授職稱的講師們,都打算評上之后就“原地躺平”,畢竟在“飛升”前的這幾年里,他們已經把該掉的頭發都掉得差不多了。
但現在此類“光榮躺平”的難度也在逐步加大,職稱降級、解聘走人,甚至連有的頭部教授都無法幸免。
能讓他們放心躺平的一個重要因素,其實是編制,也就是大眾曾經所謂的“鐵飯碗”。
一旦拿到了事業編制,除非出現了重大事故,一般不會被學校辭退。
“下一步,我們將聯合多個部門對長期在編不在崗的學校冗余人員進行清理,釋放學校編制潛力,減少或杜絕學校人浮于事的現象。”翟洪臣主任表示。
2024年,豐臺區還將動態調整各學校編制,推動編制資源向中小學傾斜,優先保障義務教育階段教師的編制需求。
區教委鼓勵編制冗余單位加大向編制緊張單位交流教師的力度,在2024年7月前實現編制冗余單位輸出超編教師,達到編制平衡。
可以說,打破“編制保護”,是大勢所趨。“一評定終身”,終將逝去。
多地曾發文,實行教師退出機制
實際上,寧夏從2011年就建立了“教師退出機制”:“從2011年起,針對歷史遺留的民辦轉公辦教師數量多、年齡偏大、長期生病等突出問題,在全國率先建立了教師退出機制,對符合條件、自愿申請的教師提前辦理退休手續,三年時間共有6155名教師退出教學崗位,騰出的編制全部用于補充青年教師。”但這個政策從2011年實行到2013年,實行3年后取消。
2022年11月,寧波市教育局官網發布關于征求《寧波市中小學(幼兒園)教師退出機制實施辦法(征求意見稿)》稱,擬對未能聘任上崗、考核不合格、違反師德或因其他原因等不能勝任(堅持)教學崗位工作的教師,予以退出。
接著,山東平陰縣也印發了《關于建立中小學教師退出機制的實施方案(試行)》。
同年,北京印發《北京市新時代基礎教育強師計劃實施方案》,其中提出,要建立中小學教師退出機制,對嚴重違反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的,依法依規依程序撤銷教師資格、清理退出教師隊伍。
2023年2月,貴陽市人民政府也發布《關于印發貴陽貴安教育三年攻堅行動方案的通知》,方案明確規定:要完善教師退出機制。
方案提出:對教師在綜合考核中排名末位的,實行“首次取消目標績效、再次調離轉崗、三次落聘退出”的機制。
據此可知,教師退出機制,早已隱秘而持續地進行著......“鐵飯碗”,也早已不再鐵。
2022年,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60‰,全年出生人口956萬人,同比2021年減少106萬人,出生人口處于低值且在持續減少。
有專家團隊用模型預測了2020~2035年義務教育階段的學齡人口變動,發現全國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數先短期緩慢上升,在2024年達到峰值約1.46億,隨后呈現加速下降趨勢,至2035年,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規模將比2020年的1.4億減少約3000萬,全國將有約150萬小學教師、37萬初中教師過剩,小學教師需求量過剩較大,初中教師先短缺后過剩。
該團隊做預測時使用的總和生育率數字是1.5,而2022年我國人口已開始負增長,總和生育率跌破1.1。可見,現實可能比預測模型更不容樂觀。
生源數量減少,中小學教師面臨的“裁員”風波,終會傳導至高校教師。
2023年,已有多所臺灣高校宣布或已經停辦退場。百名教職員工面臨失業。
未來中國的大學辦學的整體規模將會縮小。頂端的教育資源依然是稀缺資源,未來,985頭部高校仍會處于優勢地位,但“雙一流”建設高校之間的競爭將更為激烈。
對于博士來說,高校的招聘門檻會整體提升,隨著高校之間的競爭加劇,大學老師可能成為最“卷”的職業,而且面臨著生存危機。
我國的高等教育系統以公立大學為主體,未來,一些實力較弱的民辦高校,可能會是被淘汰的第一批“高校”,部分辦學質量不高、又沒有特色的公辦學校也可能會面臨關停或者被迫合并的局面。
那些在被淘汰的高校任教的大學老師,或將面臨“生存危機”。選擇去民辦高校的博士可能會因為學校被關停面臨失業,在公辦高校的博士們,也可能會因為學校辦學質量較差隨著學校一起被“優化”。
隨著高校規模的萎縮,未來高校的招聘門檻和考核要求將會變得越來越高。博士想進高校,除了需要考慮下學校的未來發展外,還需盡早。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