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發布關于征求《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評審請托行為禁止清單(征求意見稿)》公眾意見的公告。
滑動閱讀公告全文
為扎實開展評審專家被“打招呼”頑疾專項整治工作,更好維護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公平公正的評審環境,保障評審專家獨立、客觀、公正地履行評審職責,我委在廣泛調研和征求意見的基礎上形成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評審請托行為禁止清單(征求意見稿)》。現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公眾可以通過電子郵件方式將意見發送至:wujm@nsfc.gov.cn
意見反饋截止時間為2023年5月20日。
附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評審請托行為禁止清單(征求意見稿)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
2023年5月15日
附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評審請托行為禁止清單
(征求意見稿)
為扎實開展評審專家被“打招呼”頑疾專項整治工作,更好維護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以下簡稱科學基金)項目公平公正的評審環境,保障評審專家獨立、客觀、公正地履行評審職責,依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條例》《科學技術活動違規行為處理暫行規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科研不端行為調查處理辦法》等,制定本清單。
一、科研人員禁止清單
(一)打探通訊評審和會議評審專家及名單。
(二)打探通訊評審和會議評審分組及評審結果、會議評審時間地點及討論意見等不能公開或尚未公開的信息。
(三)親自或委托他人向項目評審專家、管理人員等進行游說、說情等。
(四)實施或者參與“圍會”行為。
(五)協助他人或者單位實施請托行為。
(六)法律法規禁止的其他行為。
二、依托單位禁止清單
(一)打探、收集評審專家信息。
(二)縱容實施或者縱容參與請托行為。
(三)有組織地實施請托行為。
(四)不積極配合、拖延、包庇、阻礙或者干擾請托案件調查。
(五)法律法規禁止的其他行為。
三、評審專家禁止清單
(一)違反保密規定,披露按要求不能公開或尚未公開的評審信息。
(二)主動向申請人或其他利益相關人透露自己的評審專家身份。
(三)投感情票,搞“人情評審”。
(四)利益交換、收受禮品禮金、接受賄賂等,投利益票。
(五)評審專家參與請托、相互請托,違規為申請人、依托單位獲得項目提供幫助。
(六)接受或者未拒絕其他請托行為。
(七)法律法規禁止的其他行為。
四、自然科學基金委工作人員禁止清單
(一)泄露評審專家、未公開的評審意見等工作秘密;未經批準或者非因崗位工作需要,打聽和詢問評審專家、評審意見等保密信息;超越職責和規定權限查閱或操作他人評審過程信息。
(二)參與或接受請托,違規為申請人、依托單位獲得項目提供幫助。
(三)違反利益沖突回避有關規定,不按要求主動報告有利益關系或可能影響公正評審的情形。
(四)法律法規禁止的其他行為。
自然科學基金委工作人員包括正式在編人員、兼職人員、流動編制人員、兼聘人員以及合同制人員。
對存在清單行為的,自然科學基金委將按照《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條例》《科學技術活動違規行為處理暫行規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科研不端行為調查處理辦法》等法律法規,進行嚴肅查處。
逾七成專家評審時遭遇「打招呼」
2022 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曾發表一篇最新論文名為《科學基金系統性改革以來深入推進廉政風險防控體系建設的回顧與展望》,該論文中列舉了 2018 到2022 年基金評審中的打招呼現象。
而這過程中最值得引人注意的就是根據論文中公布的數據顯示,隨著 2018 年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進一步完善黨風廉政風險防控體系,及一系列改革措施,各類找評審專家「請托」「打招呼」的現象有了一定遏制。
從 2018-2021 年,評審專家在項目評審中「經常被打招呼」的比例從 13.89% 下降到 8.59%。
但是評審專家在項目評審中「偶爾被打招呼」的比例基本持平,從 2018-2021 年,四年的數字都超過60%。
此外,申請科學基金項目時打聽信息、「打招呼」和「做工作」的效果越來越小,通過對評審專家的跟蹤調研,越來越多的專家也選擇不受影響、公正評審或申請回避,其中認為能堅持不受影響、公正評審的比例從2018年的69.44%提升至 2021 年的 74.6%。
這一變化對于學術界來說,真是可喜可賀。
同時在對依托單位科研管理人員的調研中發現:2018—2021年分別有19.3%、3.56%、0.84%和0.32%的受訪者認為存在宴請或贈送禮品給自然科學基金委工作人員的現象;分別有5.48%、0.82%、0%和0.32%的受訪者認為存在支付超出規定的講課費現象;分別有7.78%、1.1%、1.11%和0.64%的受訪者認為存在采用其他方式酬謝現象,下降幅度非常明顯。
雖然杜絕貪污腐敗這種行為已經小有成效,但是從自然科學基金委的情況看,「打招呼、請托」等不端行為屢禁難絕,有組織的「相互請托」和利益交換現象不容忽視,委內人員被「圍獵」的風險居高不下,對項目管理權力運行的監督和制約還存在短板等等。
「打招呼」屢禁難絕
2020年,科技部印發《科學技術活動評審工作中請托行為處理規定(試行)》,規定中指出「在科學技術活動評審過程中,相關單位或個人以直接或間接、明示或暗示等方式,向評審組織者、承擔者及其工作人員和評審專家等尋求關照、謀取不正當利益的行為」,都屬于「請托行為」,并列舉了一些案例。
來源:科學技術活動評審工作中請托行為處理規定(試行)
規定中還提到,實施請托行為的:
禁止在 1~3 年(含 3 年)內承擔或參與財政性資金支持的科學技術活動;向多人請托或多次實施請托的;
禁止在 3~5 年(含 5 年)內承擔或參與財政性資金支持的科學技術活動;造成嚴重后果或影響惡劣的;
禁止 5 年以上直至永久承擔或參與財政性資金支持的科學技術活動。
來源:科學技術活動評審工作中請托行為處理規定(試行)
近年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多批不端行為處理決定書,其中就有針對這種請托行為的處罰決定。
舉個例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監督委員會(以下簡稱「監督委員會」)收到舉報,反映河南大學武四新與云南某某大學楊某某就項目評審進行不正當溝通。在查證后,自然科學基金委做出了「追回已撥資金,取消武四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請資格 3 年(2020 年 11 月 3 日至 2023 年 11 月 2 日),給予武四新通報批評」。
但是,「打招呼」的現象依舊屢禁不止。
今年的 1 月 6 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發布了2022年查處的不端行為案件處理結果通報(第四批)中,就有兩起評審期間打招呼的案件。
去年 9月,還有某大學一教授在 400 多人的聊天群公開請求評委「對女兒博士后基金項目高抬貴手」,還給出了該項目的具體名稱。
來源:知乎
來源:知乎
4 月底,前武大校長竇賢康上任第九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任,5 月5 日就主持召開評審專家被「打招呼」頑疾專項整治委內調研座談會,各部門匯報近年來本部門防范評審專家被「打招呼」、確保項目評審公平公正的經驗做法。
竇賢康要求,要以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等人才類項目評審為抓手,采取優化項目評審管理流程,提高大同行專家比例,強化評審專家名單保密管理,明確各方主體禁止行為清單,加大對評審專家被“打招呼”的懲戒力度,加強警示教育宣傳等辦法和措施,盡最大可能使「打招呼」起不到效果,將「打招呼」的作用降到最低,為評審專家獨立、公正開展評審工作提供保障,從根本上整治評審專家被「打招呼」頑疾。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