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上午,加快推進武漢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暨湖北省科技創新大會在漢舉行。科技部黨組書記、部長王志剛,省委書記王蒙徽出席會議并講話。科技部副部長邵新宇傳達國家布局建設武漢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有關意見。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工作,支持武漢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是繼北京、上海、粵港澳國際科創中心和成渝區域科創中心之后,又一個區域重大戰略布局。”
根據相關布局,粵港澳為一個整體,成渝為區域性科創中心。作為單個城市,武漢是繼北京、上海后的第三城。
王志剛和王蒙徽為國家數字建造技術創新中心、國家智能設計與數控技術創新中心揭牌。王志剛說,近年來湖北省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形成一批具有區域創新特色的優勢產業,進入全國科技創新水平的“第一方陣”,為科技強國建設貢獻了湖北力量。
今年4月,科技部、發改委已聯合批復《武漢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總體規劃》。實際上,我國科技創新布局分多個層次,第一層次是科創中心,第二層次是國家科學城,其中科創中心又分國際級、全國級、區域級。武漢是全國級的。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各地“十四五”規劃建設發現,國際性、國家級、區域性的科技創新中心,以及各類創新平臺,正拼湊出全國創新體系版圖。
在這張版圖上,已有北京懷柔、上海張江、粵港澳大灣區、安徽合肥等4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以及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創中心和成渝區域科創中心。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會上了解到,2022年4月,科技部、發改委聯合批復《武漢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總體規劃》,并協調財政部、工信部等25個部門和最高人民法院,提出51項重大支持舉措。
6月25日,加快推進武漢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暨湖北省科技創新大會在漢召開,會上正式公布了2021年度湖北省科學技術獎獲獎名單,共授獎300項(人),其中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2人,分別是華中科技大學潘垣院士、中鐵大橋勘測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高宗余院士。
2021年湖北省科學技術獎設有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學技術進步獎、科學技術成果推廣獎、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獎五大獎項。
自然科學獎43項
其中,一等獎9項、二等獎14項、三等獎20項。
技術發明獎40項
其中,一等獎12項、二等獎14項、三等獎14項。
科學技術進步獎190項
其中,特等獎3項、一等獎35項、二等獎75項、三等獎77項。
科學技術成果推廣獎10項
其中,一等獎1項、二等獎5項、三等獎4項。
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獎15項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相關文章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
點擊排行
PPT新聞
“海洋金屬”——鈦合金在艦船的
點擊數:8148
腐蝕與“海上絲綢之路”
點擊數:6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