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中國高校基礎研究貢獻50強,重磅出爐!
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家之間的競爭歸根結底是科技與人才的競爭。基礎研究是自主創新之基,放眼全球,世界科技強國無一不是基礎研究強國。
想要圓科技強國夢,就必須從根本上解決“卡脖子”難題,以高校為代表的一支科學隊伍,為建設科技強國貢獻了卓越的學術力量。
作為國內最高級別的科技獎勵,國家科學技術獎是各大高校取得重大科技成果的最直觀體現。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對于高校而言是極大的榮譽。寧缺勿濫、曾在歷史上多次空缺的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含金量”更是躍升了數個量級。
而高校承擔這兩大類項目的能力是衡量其基礎學科實力的一把尺子,青塔整理了2016-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一二等獎情況,對表現優異的各層次高校進行盤點。
榜單顯示,2016-2020年度,清華大學斬獲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1項、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2項,居全國高校首位;復旦大學斬獲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1項、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5項,在諸多領域取得國際領先的研究水平,居全國高校第二位;香港科技大學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1項、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2項,居全國高校第三位,為我國打破國外技術壟斷作出了卓越貢獻。
(榜單根據各高校斬獲的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數量、二等獎數量及高校代碼進行綜合排序;僅包含通用項目,僅統計第一完成單位,合并附屬醫院)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相關文章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
點擊排行
PPT新聞
“海洋金屬”——鈦合金在艦船的
點擊數:8148
腐蝕與“海上絲綢之路”
點擊數:6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