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介紹
近年來,平面內各向異性光電薄膜材料的研究憑借其集成化和微型化潛力引起了國內外學者的廣泛關注,特別是在顯微成像、生物診斷和軍事檢測等領域的應用。與傳統體雙折射晶體所需光程差的宏觀積累所不同,各向異性薄膜材料可以在較小的空間范圍內調節光和載流子的傳輸特性。目前,常見的各向異性薄膜材料可分為兩類:天然二維范德華晶體和人工超材料/表面。對于前者,其各向異性主要取決于平面內非對稱晶格,雖然目前該類二維材料已有20多種,但大多依靠機械剝落而獲得,難以實現大面積的制備,極大地限制了其實際應用。對于后者,其性能主要取決于不同偏振態入射光與微/納米周期結構之間的相互作用,雖然通過合理結構設計能夠實現多功能光學傳輸特性,但是結構單元的復雜設計和高成本制作仍是阻礙其實際應用的主要原因。因此,非常有必要探索一種具有優良人工平面各向異性的薄膜材料來克服上述問題,特別是在材料選擇和加工工藝方面。
成果簡介
中科院長春光機所楊建軍研究員、東北師范大學辛巍副教授和長治學院趙波副教授合作采用飛秒激光在氧化石墨烯(GO,厚度<100 nm)薄膜表面成功制備了大面積亞波長周期光柵結構,并通過原位氧化還原過程實現了結構化還原氧化石墨烯(S-rGO)薄膜的人工面內光學雙折射和各向異性光電效應。
不同于傳統的飛秒激光加工方法,例如:激光直寫和雙光束干涉等,采用合適參數的飛秒激光與GO薄膜相互作用可以激發產生TE模式的表面波,繼而實現對材料的空間周期選擇性作用。如圖1所示,將重復頻率為1kHz、中心波長為400 nm的飛秒激光通過柱透鏡聚焦到GO薄膜上,能夠在一個大尺寸線形光斑區域內直接形成大量高規整分布的亞波長光柵結構(周期~ 380 nm),并且結構方向總是與入射光偏振相平行。基于該方法制備1 cm × 1 cm的S-rGO樣品最快僅需2分鐘左右,較相同激光參數下的激光直寫法提高了四個數量級以上。不僅如此,飛秒激光制備S-rGO的過程中還展現出了優異的魯棒性,即材料表面的微小缺陷不會影響亞波長結構的形成及其規整性排布。通過改變入射激光參數,還可實現對結構周期和深度等的有效調控。另外,通過濕法轉移技術還能將S-rGO薄膜移至到其他平滑材料上。這種飛秒激光加工制備的S-rGO薄膜樣品表現出了優異的光學和電學等各向異性效應,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圖1 基于飛秒激光快速制備的S-rGO樣品。
(1) 面內雙折射特性
如圖2所示,通過紫外-可見-近紅外光譜儀測量,在波長為546 nm光照下S-rGO薄膜展現出雙折射性能,其最大光學相位延遲約為9.4°,并且隨著激光加工參數而發生變化。實驗測得其雙折射系數最大約為0.18,與天然各向異性晶體、二維材料及人工雙折射材料的性能相當,并且其慢軸方向總是平行于S-rGO中的亞波長光柵結構方向。我們通過有效介質理論和 Kramers-Kronig關系對其進行了深入分析,發現雙折射性能與材料復折射率引起的偏振光學吸收和透射密切相關。
圖2 實驗測得S-rGO薄膜的光學雙折射特性。
(2) 面內偏振光電特性
如圖3所示,通過旋轉1/2波片改變入射光偏振與樣品表面亞波長光柵結構方向之間的夾角β,我們觀測到S-rGO薄膜器件的光電流隨入射光的不同偏振態發生變化。當光偏振方向與結構排列相互平行或垂直時,分別測得最大和最小光電流值。S-rGO薄膜的偏振光電趨勢與其光學吸收各向異性相同,光學吸收越大,光電響應越高,這表明上述現象與光柵結構對入射光不同偏振態的光學調制有關。相應地,該器件的光電各向異性率也可隨激光加工參數獲得調節(即σPC=1.02~1.21)。與天然各向異性的二維材料相比較,雖然其光電各向異性率并沒有顯著提高,但其隨激光參數的動態調控和大面積快速高效制備特性是前者所無法比擬的。通過優化材料的結構參數,有望進一步改善其各向異性性能。
圖3 實驗測得S-rGO薄膜的偏振光電特性。
總之,本工作為人工面內雙折射材料的制備提供了一個新的可行方法,這種簡單的結構設計和靈活的樣品制備工藝,有望實現多種人工面內光電各向異性材料對天然塊體材料的替代,為新型微納和集成化器件的設計和應用開辟廣闊前景。
課題組簡介
楊建軍,男,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微納光子學與材料國際實驗室研究員、吉林省“超快激光科學與應用國際科技合作重點實驗室”主任。長期從事飛秒激光技術與物質相互作用領域內的研究工作,研究方向包括:飛秒激光器件、超快現象診斷、飛秒激光微納加工、飛秒激光燒蝕推進、納米光子學、非線性光學等。在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80余篇(包括Light Science&Applications,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Optics Express, Optics Letters等)。課題組常年招收對飛秒激光與物質作用研究及其應用感興趣的青年學者和學生,歡迎投遞簡歷到郵箱jjyang@ciomp.ac.cn。
辛巍,男,東北師范大學物理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二維材料及其異質結構的物理性質及微納光電器件研究、飛秒激光微納加工及新型半導體材料的超快動力學研究等。迄今已經在Advanced Materials, Light Science&Applications, ACS Applied Materials Interfaces等國際期刊上發表論文40余篇,申請中國專利4項。個人信息主頁http://js.nenu.edu.cn/teacher/index.php?zgh=2020900058。
鄒婷婷,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博士研究生,本文第一作者。
文章信息
Tingting Zou, Bo Zhao, Wei Xin*, Feiyue Wang, Hongbo Xie, Yuhang Li, Yuwei Shan, Kun Li, Yanbing Sun & Jianjun Yang*. Birefringent response of graphene oxide film structurized via femtosecond laser. Nano Research https://doi.org/10.1007/s12274-021-3505-x.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