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解析
瑪鋼,是可鍛鑄鐵的別稱,可鍛鑄鐵英文叫:malleable cast iron,讀音有M(瑪)字,其性能接近于鋼,所以人們俗稱為瑪鋼,因它是屬于鑄鐵,故又稱瑪鐵。
瑪鋼是由一定化學成分的鐵液澆注成白口坯件,再經退火而成的鑄鐵,有較高的強度、塑性和沖擊韌度,可以部分代替碳鋼。
根據化學成分、熱處理工藝、性能以及組織不同分為黑心可鍛鑄鐵、珠光體可鍛鑄鐵以及白心可鍛鑄鐵和球墨可鍛鑄鐵四類。
白心可鍛鑄鐵,由法國人R.A.F. de羅茂于1722年研制成功。工藝過程:將碳、硅含量較低的白口鑄鐵密封在氧化介質中,在950~1050℃溫度下保持幾十個小時進行脫碳退火處理,就得到外層為鐵素體、中心殘留著少量珠光體和團絮狀石墨的顯微組織。其心部斷口呈白色,故稱為白心可鍛鑄鐵。
黑心可鍛鑄鐵,由美國人S.博伊登于1826年在引進制造白心可鍛鑄鐵工藝的基礎上發展而成。工藝過程:將碳、硅含量較低的白口鑄鐵放在中性介質中進行石墨化處理后,在 850~950℃溫度下保持幾十小時,爐內冷卻至720~740℃再保溫十幾小時,最后得到鐵素體基體和團絮狀石墨的鐵素體黑心可鍛鑄鐵。
瑪鋼石墨微觀結構的金相圖
二、特性及應用
與灰口鑄鐵相比,可鍛鑄鐵具有更好的強度和延展性,尤其是在低溫下具有更好的抗沖擊性。
與鑄鋼相比,可鍛鑄鐵具有更好的耐磨性和減震性。
與球墨鑄鐵比較,它們都具有良好的強度和延展性,但是可鍛鑄鐵具有更好的抗沖擊性,而球墨鑄鐵具有更好的耐磨性。
瑪鋼作為一種古老的工程材料,由于它具有較高的強度和韌性、又有很高的減振性和較好的延伸率,用它來制造汽車及發動機領域中的閥門、底座等,還可應用于五金工具、武器及家庭用具等。
瑪鋼的化學成分是: wC=2.2%~2.8%,wSi=1.0%~1.8%,wMn=0.3%~0.8%,wS≤0.2%,wP≤0.1%。
三、發展
過去,許多鑄造廠生產瑪鋼鑄件,隨著球墨鑄鐵的發展,大多數瑪鋼零件都可以用球墨鑄鐵代替。目前,中國只有少數的鋼鐵鑄造廠仍在生產這種材料,山西太谷是瑪鋼鑄造業比較集中的地方,主要生產瑪鋼管件。
瑪鋼在現近仍有廣泛的應用,相關標準也在順應發展在更新變化,如歐盟的EN1562-2012, 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的GMW 1-2011等等。
我國參照ISO國際標準,并吸取工業發達國家標準的先進經驗制定了我們自己國家的瑪鋼標準,即GB/T 9440—2010可鍛鑄鐵件。
END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