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未來科學大獎獲獎名單于今日(9月7日)下午2點開始揭曉,邵峰獲得“生命科學獎”,王貽芳和陸錦標分獲物質科學大獎,王小云獲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大獎,也是未來科學大獎中的首位女性獲獎科學獎,每個獎項單個獎金為100萬美金。
2016年,未來科學大獎正式設立,成為中國大陸第一個由科學家、企業家群體共同發起的民間科學獎項。一年一屆,未來科學大獎的頒獎對象不限國籍,但需要是在大中華地區(包含中國大陸地區、香港、澳門及臺灣)完成研究的科學家,且研究要具備原創性、長期重要性和巨大的國際影響。
2016年,首屆未來科學大獎的“生命科學獎”和“物質科學獎”得主分別為香港中文大學教授盧煜明和清華大學教授薛其坤。
2017年,未來科學大獎增設“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三位獲獎人分別是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博雅講席教授許晨陽、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
2018年,李家洋、袁隆平、張啟發獲得“生命科學獎”,馬大為、周其林、馮小明分獲物質科學大獎,林本堅獲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大獎。
生命科學獎
邵峰
獲獎評語:表彰他發現人體細胞內對病原菌內毒素LPS炎癥反應的受體和執行蛋白。
邵峰,1972年1月出生于江蘇淮安,生物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學術副所長、資深研究員。
他1996年獲得北京大學技術物理系應用化學專業學士學位,1999年作為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所分子生物學碩士畢業,2003年獲得美國密西根大學醫學院生物化學博士學位。
邵峰主要從事病原菌和宿主相互作用的機理研究,在病原菌毒力機制和抗細菌天然免疫領域取得系列重要原創性發現。
王貽芳(左)和陸錦標(右)。
圖源:ihep.cas.cn;newscenter.lbl.gov
2019年未來科學大獎“物質科學獎”獲得者為中科院高能所王貽芳教授與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陸錦標教授。
獲獎理由:實驗發現第三種中微子震蕩模式,為超出標準模型的新物理研究,特別是解釋宇宙中物質與反物質不對稱性提供了可能。
王貽芳,1963年2月20日出生于江蘇南京,實驗高能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中國科學院大學核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
陸錦標,1983年9月博士畢業,現任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物理系教授。主要社會兼職有:美國能源部高能物理基金與中國臺灣“國立”科學理事會基金評估專家,美國物理學會會士,美國費米國家實驗室HyperCP實驗發言人,中國大亞灣反應堆中微子實驗美方召集人等。
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王小云
未來科學大獎的首位女性得主。獲獎評語:獎勵她在密碼學中的開創性貢獻,她的創新性密碼分析方式揭示了被廣泛使用的密碼哈希函數的弱點,促使了新一代密碼哈希函數標準。
王小云,1966年生于山東諸城。密碼學家,主要從事密碼理論及相關數學問題研究。2017年評為中國科學院院士,現任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楊振寧講座教授。
從1983年考入山東大學數學系起,此后十年王小云先后獲得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師從數學家潘承洞院士。在兩位導師潘承洞院士、于秀源教授的建議下,她將研究方向由 “解析數論” 改為新興的 “密碼學”。1993年博士畢業的王小云選擇留校任教,工作三年后將研究領域從公鑰密碼轉為當時冷門的Hash函數研究。她后來提出的密碼哈希函數的碰撞攻擊理論,即模差分比特分析法,破解了包括MD5、SHA-1 在內的5個國際通用哈希函數算法。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
標簽: 2019未來科學大獎, 獲獎人名單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3558-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