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id="p68vv"><noscript id="p68vv"></noscript></i>
    <track id="p68vv"></track>

      <video id="p68vv"></video>
    <track id="p68vv"></track>
    <u id="p68vv"><bdo id="p68vv"></bdo></u>

  1. <wbr id="p68vv"><ins id="p68vv"><progress id="p68vv"></progress></ins></wbr>
    <code id="p68vv"></code>
      <output id="p68vv"><optgroup id="p68vv"></optgroup></output>
  2. 試飛不足,經費不足,牛皮過多……“萬劍廢彈”是如何煉成的
    2018-06-28 12:00:00 作者:席亞洲 來源:亞洲火車總站 分享至:

        最近,臺軍曝出大新聞,在“漢光”演習期間“萬劍”防區(qū)外撒布器在進行發(fā)射時,因為彈翼未正常展開,導致彈體滾轉失去控制,最終不得不自行引爆。


        同時,其“海劍2號”防空導彈也在試射中出現(xiàn)故障,導彈居然點火后無法離開發(fā)射箱……

     

    1.jpg

      “萬劍”彈被臺灣方面寄予厚望,至少媒體是這樣的

     

        隨后“中科院”方面?zhèn)鞒隽私饴?ldquo;天劍”計劃總工程師的消息,一時間,臺灣多年來為自己精心編造的“國”造導彈性能先進的“肥皂泡”被戳破。


        這里面“天劍2”“海劍2”導彈的失敗,筆者到并不意外,畢竟即使以歐洲一票軍工技術不錯的小國,也沒能開發(fā)出類似這樣的武器,挪威的NSM導彈也是直接找美國買AIM-120導彈來改。


        即使是臺灣經常視為“技術強國”的日本,自行開發(fā)的AAM-4空空導彈雖然號稱比AIM-120還要先進,但實際上由于空自已經確定下一代戰(zhàn)斗機用F-35,所以還是采購了美國AIM-120導彈,此外空自的F-15J要改進發(fā)射AIM-120也仍有余地。

     

    2.jpg

    “萬劍”并沒有光學窗口,引導就靠GPS

     

    3.jpg

     從其進氣口等部分的設計細節(jié)可以看出,相當粗糙,根本沒有怎么考慮氣動影響

     

        相比之下,臺灣的“天劍2”就只有IDF有裝備——在上世紀90年代解放軍關于臺軍三代機的作戰(zhàn)評估中。可以發(fā)現(xiàn),有主動制導“米卡”導彈的幻影2000的評估作戰(zhàn)能力最強,要求用3-4倍數(shù)量優(yōu)勢的二代機,配合三代機(蘇-27)來進行對抗;相比之下,裝備了“天劍2”的IDF雖然也被當做三代機,但對抗時所需的數(shù)量優(yōu)勢,就縮小到只需2倍。


        可見……至少在解放軍這邊,是沒怎么重視“天劍2”的——至于說現(xiàn)在要把這個性能并不怎么樣的“天劍2”裝到軍艦上, 搞“海劍2”呵呵……有本事就弄唄,反正這種抗干擾性能、引導頭跟蹤效能都不如AIM-120的導彈,在實際作戰(zhàn)中表現(xiàn)也不會好哪去。


        相比之下,“萬劍”彈這次出問題,還是頗為讓人意外的。

     

    4.jpg

     

        美國JSOW雖然也叫防區(qū)外撒布器,但那是以導彈的標準設計的,比“萬劍”還是強多了,前段 時間美方據稱可能松口出售JSOW,臺灣方面又是一陣歡呼,不過這種東西其實還是很容易被擊落的,因為它畢竟不是導彈,飛行性能非常有限,需要靠數(shù)量彌補突防能力的不足

     

        因為畢竟該彈是從2004年就已經見諸報端的東西,而且作為一種帶動力的航空子彈藥撒布器,筆者一直認為其技術難度較低——“萬劍”的外形也可看出,有相當?shù)?ldquo;湊合”影子。


        這并不稀奇,因為本質上來說,滑翔撒布器不過是一個滑翔機,即使安裝了動力系統(tǒng),也不過是用來維持飛行高度和速度,以取得更大的射程。從機動性等方面來說,撒布器和導彈根本就不一樣,臺灣長期以來存在所謂“萬劍”堪比美國JSOW的說法,但別忘記JSOW本身是連動力都沒有的,“萬劍”要加了動力才能和沒有動力的JSOW相提并論——只能說明其氣動外形設計不咋地,速度降太高,滑翔距離有限。


        關于“萬劍彈”,臺灣媒體吹噓頗多,說它采用了渦輪風扇發(fā)動機,裝有“末段影像匹配”……之類的說法滿天飛。


        然而實際上,“萬劍”彈根本就沒有他們吹噓的這么先進。


        首先其發(fā)動機,據此前“中科院”自己的說法, “萬劍”用的是“鯤鵬渦輪發(fā)動機”,如果是這樣,那么那么這應該是一種小型渦噴發(fā)動機,有說法認為是雄風-2導彈所用,仿制以色列Sorek4渦噴發(fā)動機的改進版。


        而其動力性能并不怎么樣的依據——臺軍此前曾有這么個說法:5000米高度發(fā)射,射程高達300公里,8000米高度發(fā)射,射程可達600公里。換句話來說,就是該導彈維持低空飛行是不可能的,否則不可能憑飛行高度來增加射程……而且其發(fā)動機的推力非常有限。從那么高的高度發(fā)射,這玩意也別提什么突防能力了,所以實際上臺軍進行的“萬劍”導彈飛行測試中,射程是200公里。


        同時,其制導技術方面,綜觀全彈,沒有光學窗口,只有頭部有白色透波材料整流罩,應該是GPS制導天線。


        換言之,這就是一個簡單的動力撒布器,和AGM-154這種按照導彈標準研制的撒布器是不能相比的。


        當然了,長期以來,筆者認為,如此簡單的一種武器,臺灣方面是有可能搞定的,畢竟一直以來搞航空炸彈的哈爾濱建成公司都能造出“天雷”500公斤滑翔撒布器,隨后又在其基礎上增加動力系統(tǒng),研制出動力滑翔撒布器。不久前阿怡同學采訪解放軍得知,空軍殲轟-7A部隊已經使用這種彈藥進行訓練,并且將其視為在射程外發(fā)射,憑借廉價性,壓制臺軍防空系統(tǒng)和機場的重要裝備。


        沒錯,因為滑翔撒布器不可能進行真正的超低空飛行,外形對于隱身的考慮也不可能十分完善,因此是一種很容易被擊落的武器,如果被攻擊一方有完善的防空火力體系,其實撒布器是很容易被擊落的,要憑借數(shù)量優(yōu)勢和價格優(yōu)勢,大量發(fā)射,才能取得戰(zhàn)果。


        而臺軍的“萬劍”……只有F-CK-1CD等進行過現(xiàn)代化改裝的“經國號”戰(zhàn)斗機才能裝備,而且實際采購數(shù)量可能不多——根據臺灣方面的“神斧專案”,在2015-2020年間投資總共也才69億3757萬新臺幣。相當于美元2億多。按照此類武器的正常價格,一枚的價格在幾十萬美元,那么采購數(shù)量應該不超過500枚,這相對于臺軍能夠投擲該型彈藥的平臺來說或許算得上不少,但對于突破解放軍防空系統(tǒng),取得重大戰(zhàn)果來說……那是杯水車薪。

     

    5.jpg

    一直以來制造航空炸彈的哈爾濱建成廠,前幾年推出了GB-6撒布器,重量500公斤

    6.jpg

     2016年展示的GB-6A不僅增加動力系統(tǒng),整體結構也進行了重新設計,飛行性能提

    升頗高,這才是正常的從動力滑翔撒布器到巡航導彈的研制套路

     

        相比之下,據不久前采訪了解,解放軍某殲轟-7A部隊在訓練中已經開始發(fā)射撒布器,就算每個裝備殲轟-7A團一年訓練只發(fā)射1枚撒布器算,那每年至少也是發(fā)射十多發(fā)……這已經超過“萬劍”的全部試射數(shù)量了,從技術成熟度角度來說……說實話,某種程度上,這次“萬劍”的事故,讓筆者覺得,對臺灣的航空科技水平以前可能長期高估了。之前看到臺軍研制無人機的消息的時候就發(fā)現(xiàn),他們居然連亞音速低速增升襟翼技術都沒有搞定,所以其無人機的起降性能等問題無法解決——當然,反過來說,在如此狹長,輕薄的機翼上安裝高效增升襟翼,即使大陸這邊經驗豐富的企業(yè),也需要一年左右時間——最近“彩虹”4B無人機重新設計襟翼,提高高原起降性能的研制周期差不多就是這樣……反過來,在相對簡單的無人機上都搞的這么磕磕絆絆,臺灣“航空發(fā)展中心”技術水平……一旦沒有“美國方面的援助”,到底能干些啥……?!這就頗令人玩味了。


        至于臺軍“萬劍”彈的實際試射次數(shù),資料較少。據稱,該彈在1999年開始研制,2006年首次試射,但是其生產直到2015年才開始。


        而這期間,進行的試射次數(shù)屈指可數(shù),這和大陸研制新型彈藥列裝之前需要進行大量的試射試飛形成鮮明對比。


        而且,查閱一下之前的相關報道,2013年,臺灣“立委”林郁方就曾曝光,“萬劍”彈的“作戰(zhàn)需求文件”遭“國防部”推薦多達5次……這事兒令人感到不可思議。


        因為在大部分國家和地區(qū)的武器研制流程當中,應該是軍方提出任務需求,廠方來研制。而臺灣則是相反,是“中科院”廠方先搞出來一個“萬劍”彈,然后丟給“空軍”——你們去想想怎么用吧!


        在雙方互相扯皮當中,“萬劍”的研制試驗經費少得可憐就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了。


        總結一下,“萬劍”的問題在于:未經過充分驗證,技術上存在缺陷,又因為“政治因素”,必須裝備部隊。再被媒體吹捧成了“天下無雙”、“全球獨一無二”,然后裝備部隊以后立刻出丑……臺灣地區(qū)畢竟只是一個省級行政區(qū),指望著搞出什么先進武器來,以武拒統(tǒng)……還是省省吧。

     

    更多關于材料方面、材料腐蝕控制、材料科普等方面的國內外最新動態(tài),我們網站會不斷更新。希望大家一直關注中國腐蝕與防護網http://www.ecorr.org


    責任編輯:王元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投稿聯(lián)系:編輯部
    電話:010-62313558-806
    郵箱:
    fsfhzy666@163.com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 QQ群:140808414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chuàng)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lián)系本網刪除。

    相關文章
    無相關信息
    日韩人妻精品久久九九_人人澡人人澡一区二区三区_久久久久久天堂精品无码_亚洲自偷自拍另类第5页

    <i id="p68vv"><noscript id="p68vv"></noscript></i>
      <track id="p68vv"></track>

        <video id="p68vv"></video>
      <track id="p68vv"></track>
      <u id="p68vv"><bdo id="p68vv"></bdo></u>

    1. <wbr id="p68vv"><ins id="p68vv"><progress id="p68vv"></progress></ins></wbr>
      <code id="p68vv"></code>
        <output id="p68vv"><optgroup id="p68vv"></optgroup></output>
    2. 亚洲中文有码字幕日本 | 亚洲国产精品99页 | 中文字幕在线亚洲日韩6页 亚洲亚洲影院第一页 | 先锋资源国产区一区二 | 最新国产在线理论免费观看 |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在线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