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然 ,資本不愿意投入芯片研發,是這個產業的問題之一。
但這并不只是中國的問題。即便是在美國,華爾街也不再向芯片企業投去青眼或真金白銀,資本被互聯網公司吸走是不可否認的事實。而另一方面,官方扶持所帶來的補貼,確實催生了“申請課題”的動力,可最終都難以轉化成產品。科研經費的低效運轉,似乎才是癥結所在。
01
中興給了全民一劑強力醒腦丸。
在中國科技成果“井噴”的時代,民間從沒像此刻如此清醒感知“無芯之痛”,意識到國產自主化的道阻且艱,明白“趕英超美”言之過早,毫無疑問,這肯定是認知上一大進步。
不過,動員令是好事,抖機靈可就不是了。
在中興事件的輿論狂潮中,最謎的是矛頭竟然指向了茅臺、外賣、共享單車等社會大資本集聚的行業,諸如:
“端一碗茅臺反擊英特爾”式的嘲諷
“靠送外賣、共享單車我們贏不了中興”式的尖銳
“芯片工程師吐槽:共享單車燒錢幾百個億,尖端科技卻鮮有投資”式的指責
……
此消彼長,浮躁的資本都去炒模式創新,不在技術創新領域沉淀,乍一聽有道理,但仔細琢磨,歸因太簡單。
我們認為,與其爭論外賣、單車和茅臺們該不該為“缺芯少魂”背鍋,更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是科技研發經費的低效和浪費。
02
芯片“業內人士”吐槽共享單車燒了幾百億,卻“罕有機構”投資尖端科技,導致中國基礎研究、技術創新做不好。
這里有必要糾正兩個認知。
第一,實際上,中國在半導體領域早就砸下了血本,規模以萬億計。
十三五規劃期間,政府第一次以市場化投資的形式推動半導體產業鏈的發展,成立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大基金),直接入股,國內半導體企業給予財政支持或協助購并國際大廠。
股東們實力強大,包括中央財政、國開金融、亦莊國投、華芯投資、武岳峰等資方、還包括中國移動、上海國盛、中國電子、中國電科等電子信息公司。
這支國家隊財力有多雄厚呢?就大基金公布的最新投資情況顯示,基金運作包含兩部分:
一是大基金,初期規模 1200 億元,截止 2017 年 6 月規模已達到 1387 億元。現“二期”正在醞釀中,或達1500-2000億元。
二是地方資本,大基金撬動了地方政府層面的產業基金,截止至2017年6月,達 5145 億元。
大基金規模即將直逼一萬億元,且不論這還是10個月前的數據。截至2017年11月底,大基金已成為38家公司的主要股東,覆蓋17家A股公司和兩家港股公司。
天價收購外賣的阿里,其實也沒少參與半導體領域的事情。4月20日,阿里巴巴宣布全資收購中國大陸唯一自主嵌入式CPU IP Core公司中天微,消息一出網民嘩然,實際上,在過去兩年BAT布局AI時,阿里一直對AI芯片情有獨鐘。
阿里巴巴在過去兩年里投資的芯片公司
花費10億人民幣造芯片的小米,直白表示感謝政府
不管是政府、民間資本還是外資,半導體在這兩年得到的投資絕不是“嚴重不足”。
第二,芯片是中美角力的目標,背后更多是國家意志,但資本流動卻有一定的市場規律。
擺在中國面前的,是與美國芯片三十年的差距,就算短時間內有大量資本注入,還是沒能改變半導體基礎產業弱勢的現狀。
輿論大可以指責資本投向“紅黃藍”是沒有道德底線,但民間資本流向外賣等這些給人民群眾生活錦上添花的領域,本身則是市場選擇的結果,挾“國家名義”怪資本不投半導體,未免太不講道理。
首先,半導體產業的投資與和他產業差別甚大,投資周期長,投資以后基本不用指望在短期內退出或者獲得高利潤回報。
其次,半導體是高資本行業,試錯成本極高。
國家資本可以不計代價,但民間資本要考慮市場,顧慮明顯更多。
另外,半導體行業本應具有極高的集中度,但“廣撒網”讓中國產業分布碎片化。
03
科研投入不存在強度太弱的問題,也不存在資金缺少的問題,但是砸下巨額科研費用之后,技術創新卻收效甚微。
我們認為,真正的擋路石是科研經費的分配問題,是花錢體系有問題,造成資源配置低效率、浪費。
每年萬億的科研經費,都花到哪去呢?
1. 開不完的會,出去玩的差
在2016年,新京報、財經網甚至新華網都在關注一件事情:過去數年間,全國科研經費大概只有40%是真正用在科技研發,60%用于開會。
一開會,就可以報銷差旅費、汽油費,甚至經常以因公出國、出差考察的名義,變相超預算,就算是清華、北大也不例外。
而安徽工程大學還發現,科研經費被用來報銷歌舞娛樂、足浴、物業費等與項目無關的費用,而且出國(境)批次和人員膨脹迅猛。
2. 買不完的設備
每年撥一筆經費下來,第一件事就是將團隊里所有的筆記本、掃描儀、手機等等資源更新一遍,有時候一個導師手里有好幾個課題,還能領到好幾本最新的筆記本電腦,這不是資源配置不合理嗎?
3. 包裝概念攢項目,套取課題經費
重大課題動輒上百上千萬,資本的誘惑大過踏踏實實搞科研。
說到包裝,誰都不如上海交通大學微電子學院院長陳進。
2002年8月,陳進從美國買來了10篇摩托羅拉的56800芯片,然后找來幾個民工將芯片表面的MOTO等字樣全部用砂紙磨掉,再找浦東的一家公司將表面光滑的芯片打上“漢芯一號”字樣,并加上漢芯的LOGO,接著通過層層關系,搞到了各種權威機構的證明材料,宣稱是中國首個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端DSP芯片。
這是中國人多少年的夢啊!舉國轟動之際,陳進一口氣申請了數十個科研項目,甚至蒙騙國家總裝備部申報了“武器裝備技術創新項目”,前前后后沒有一個機構發現問題,騙取了高達上億元的科研基金。
這個史上最大的科研假項目后來被紐約時報揭露,令中國科學界蒙羞。
另一方面,因為現行課題制度對諸多費用比如科研人員勞務費嚴苛限制,造成有些科研人員只能套取經費用于提高生活待遇。
容易得到優先資助的,往往是在過去研究成果基礎上的項目,一些非常有原創性、新穎的東西反而很難拿到資助,因為投入產出比很難估算。
埋頭寫論文成為風氣時,“學術不端”也成了風氣。大量發表文章的壓力導致不少人走捷徑,抄襲、造假,造成中國論文在國際期刊上發表時遭到很高的拒稿率。
2017年4月20日,施普林格·自然一次性撤銷旗下雜志《腫瘤生物學》2012年至2016年發表的來自中國的107篇文章。這些文章被認為“涉嫌同行評審造假,也就是系統性有組織地學術造假”。
這些課題不消說投入了多少科研經費,最終帶來的不是技術創新的榮光,也沒有給技術創新輸送人才。
這說明了什么?
在抱怨報銷制度不合理的同時,是不是也得問問,科研機構到底有沒有做足研究?
更多關于材料方面、材料腐蝕控制、材料科普等方面的國內外最新動態,我們網站會不斷更新。希望大家一直關注中國腐蝕與防護網http://www.ecorr.org
責任編輯:王元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投稿聯系:編輯部
電話:010-62313558-806
郵箱:fsfhzy666@163.com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 QQ群:140808414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3558-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