煉鋼過程中加入一點點“鈣片”,就能使原本優質的鋼變得更加“堅強”。30日,記者從中科院金屬研究所獲悉,在基本不增加鋼鐵生產成本的前提下,往鋼中加入一定量稀土,即可顯著提高鋼的韌塑性及耐磨、耐熱、耐蝕性,這種稀土鋼純凈化制備技術不僅顯著提升鋼鐵品質,還將推動我國鋼鐵產業邁上全球價值鏈高端。
鋼中有稀土,堅韌世無雙。稀土被稱為“工業維生素”,稀土鋼是指含有一定量稀土的鋼,但它在鋼中的應用也是鋼鐵行業懸而未決的老話題。上世紀80年代,我國曾掀起稀土鋼的研發和應用高潮,但是在鋼中加入稀土后,鋼的性能變得時好時壞,在大規模生產過程中也極易堵塞澆口,雖經多年攻關仍未能突破技術瓶頸,這也導致稀土在鋼鐵行業應用中由熱變冷。目前,除少量鋼種外,鋼鐵企業在實際生產中幾乎放棄了稀土的應用。
中科院金屬研究所材料加工模擬研究團隊在李依依院士、李殿中研究員的指導下,通過對單重百噸級大鋼錠的實物解剖和計算,發現雜質是導致成分不均勻的主要根源,據此提出新的鋼中缺陷形成機理,這在行業內引起很大反響并迅速獲得應用。此后,研究團隊深入鋼企實地考察,通過大量實驗室研究和工程化試驗,進一步發現了稀土合金和鋼水“雙純凈化”的關鍵作用,開發了商用稀土合金的純凈化制備技術和稀土在鋼中特殊加入技術,從而突破了稀土在鋼中進行工業化應用的技術瓶頸,實現了在鋼中添加稀土后的工藝順行和性能穩定。
“如同一盆水中滴入一滴墨水,1噸鋼只需加入200克左右的微量稀土,即可起到細化變質夾雜、深度凈化鋼液和強烈微合金化作用,大幅提升鋼的韌塑性和疲勞壽命,使鋼更加堅韌、耐熱、耐磨、耐蝕,并且鑭、鈰等輕稀土的價格低于鎳、鉬、鈮等貴金屬,在生產過程中基本不會增加鋼企成本。”中科院金屬研究所李殿中研究員介紹,稀土加入軸承鋼后,影響疲勞壽命的大尺寸夾雜物數量減少了50%;加入模具鋼后,其使用壽命提高1倍以上;加入重軌鋼后,疲勞壽命提高了30%以上。
目前,包頭鋼鐵集團利用這項純凈化制備技術,已創造稀土鋼千噸連澆記錄,工藝順行穩定,這對稀土鋼在我國大規模工業化應用具有標志性意義。此外,鞍鋼集團、本鋼集團、西寧特鋼、西王特鋼、湖北新冶鋼等10余家大型鋼鐵企業已利用該項技術在30多個品種鋼中進行了7萬余噸的批量生產試驗。
更多關于材料方面、材料腐蝕控制、材料科普等方面的國內外最新動態,我們網站會不斷更新。希望大家一直關注中國腐蝕與防護網http://www.ecorr.org
責任編輯:殷鵬飛
投稿聯系:編輯部
電話:010-62313558-806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 QQ群:140808414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