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合材料是新材料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個門類,和傳統材料比較,是一個規模體量比較小,但是發展速度快的一個學科,其應用在國內外呈快速增長的態勢,所以帶來了很多科學問題,也帶來了新的機會。”中國復合材料學會秘書長張博明如是說。
今年5月,國務院印發“中國制造2025”戰略,其中,新材料被列為十大重點突破領域之一,復合材料則是新材料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已證實了其重要性。
“盡管對新材料的統計口徑不一,但國內復合材料的增長率卻在10%左右。”中國復合材料學會秘書長張博明介紹。
“我在1975年,研究復合材料時候,連原材料都很難找到,現在基本上解決了無米之炊的問題。”中國工程院院士孫晉良認為,總體而言,中國的復合材料起步比較晚,發展比較快,現在已逐步由軍工領域擴大民用領域,發展空間很大。
盡管前景光明,但孫晉良也同時指出,復合材料的發展過程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比如,理念的問題也需要轉變,“很多人以為使用復合材料就是讓產品輕量化,簡單的替代就可以了,但事實并不是這么回事,它需從設計到最后裝配、工藝、生產,完全更新,這些問題不解決,復合材料是無法替代上去的,包括飛機上的復合材料也是如此。這方面的工作,就需要我們做很多努力”。
中國科學院院士方岱寧
在學術和工業應用上,中國在世界復合材料領域,都有很大的話語權和影響力。“但和歐美相比較,主要的差距還是在碳纖維方面。”中國科學院院士方岱寧認為,國產碳纖維的關鍵問題,一是要解決量產問題,另外就是解決穩定性的問題,要縮短我們和歐美的差距,在高端的纖維領域還要繼續投入更大的力量。
方岱寧院士認為,未來我國碳纖維應著力從三個方面實現突破。一是量產,從提升碳纖維制備技術、優化生產工藝流程等角度出發,突破關鍵技術和設備瓶頸,提高碳纖維產量。二是提升纖維穩定性,目前我國在碳纖維生產的氧化、炭化、石墨化等工序設備尚不能完全滿足工藝對溫度、換熱等方面要求,導致碳纖維拉伸強度等性能達不到要求,國內復合材料的穩定性、可靠性方面仍有待提升。三是應集中研發高強中模纖維、高模石墨纖維等高端碳纖維產品,縮短與歐美的差距。由于碳纖維應用涉及國防、軍工等領域,美、日等國主要公司長期技術保密,成套引進技術等沒有可能。我國應充分整合已有技術優勢,實現高端碳纖維領域的快速突破。
責任編輯:李玲珊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投稿聯系:編輯部
電話:010-62313558-801
郵箱:ecorr_org@163.com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 QQ群:140808414
-
標簽: 復合材料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3558-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