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
白山黑水,人杰地靈,赫赫名校,雄踞盛京。創辦于 1923 年,坐落在中國東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沈陽的東北大學兼具了歷史的厚重、時下的沉穩、未來的期許,是一所以工為主,理工文管經法相結合的多科性教育部直屬的高水平研究型全國重點大學,是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被譽為中國鋼鐵冶金人才的“搖籃”。其學科廣博,人才濟濟,名流執教,師資豐盈。這里既有白發蒼蒼的兩院院士,也有英姿勃發青年才俊。
東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是以冶金學科與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此兩大學科為依托,在原材料與冶金學院材料學科和理學院材料物理專業的基礎上匯聚資源,整合力量而成立。業界周知,東北大學材料學科久負盛名,是一個與世界材料學科同步誕生、具有近 70 年歷史底蘊的學科,形成了金屬材料的優勢和陶瓷材料的特色,在我國經濟建設和國防安全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本期請隨秦高梧院長一起來見證東北大學及其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的輝煌風采。
記者:您所在的東北大學歷史悠久、實力雄厚,是國內和國際上具有重要影響力的人才培養和學術研究機構。請您對東北大學做一個簡單的介紹,并重點介紹一下您所在的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的發展歷程。
秦院長:東北大學是國家首批“211工程”和“985 工程”重點建設高校,由教育部、遼寧省、沈陽市三方重點共建,先后入選“2011計劃”、“111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等,為“21 世紀學術聯盟”成員高校,是我國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最早設立研究生院的三十二所高校之一、研究生招生三十四所自主劃線高校之一,是中共中央 1960 年、1978 年確定的全國重點大學,國務院在1981 年首批批準的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的高校。
東北大學始建于 1923 年 4 月 26 日,是一所具有愛國主義光榮傳統的大學。1928 年 8 月至 1937 年 1 月,著名愛國將領張學良將軍兼任校長。1949年3月,在東北大學工學院和理學院(部分)的基礎上成立沈陽工學院。1950 年 8 月,定名為東北工學院,1993 年 3 月,復名為東北大學,1997 年 1 月原沈陽黃金學院并入東北大學,1998 年 9 月由原冶金部劃轉為教育部直屬高校。學校是國家首批“211 工程”和“985 工程”重點建設的高校,2017 年 9 月,經國務院批準,進入一流大學建設行列。在90 余年的辦學歷程中,東北大學始終堅持與國家發展和民族復興同向同行,形成了“自強不息、知行合一”校訓精神。歷史上,東北大學領跑金屬材料領域,史上多個第一。東北大學師生曾是“一二·九”運動的主力和先鋒,在建設時期,學校先后研發出國內第一臺模擬電子計算機、第一臺國產 CT、第一塊超級鋼以及釩鈦磁鐵礦冶煉新技術、鋼鐵工業節能理論和技術、控軋控冷技術、混合智能優化控制技術等一大批高水平科研成果,興辦了第一個大學科學園,培育了東軟、東網等高新技術企業,在技術創新、轉移和產學研合作方面形成了自己的辦學特色。面向未來,東北大學將繼續遵循“教育英才”的辦學宗旨,堅定地走“創新型、特色化、開放式”發展道路,為建成“在中國新型工業化進程中起引領作用的‘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而奮斗。
東北大學在鞏固原有冶金材料和自動化等特色學科和優勢的基礎上,適當發展生命科學、人文、社會和管理等學科,并大膽地建設了藝術專業,促進技術和藝術的融合。一批適應 21 世紀科技、經濟、社會需要的新興學科群正在蓬勃發展。
東北大學材料學科是個有著悠久歷史的老學科,材料學院是個富有生命力里的新學院。材料學科誕生于上個世紀 70年代的物理、化學與冶金學科交叉,現在更是與生命及信息等學科融合。東北大學材料學科是與世界同步發展的學科,早在 1923 年建校就設有采冶系,涉及金屬材料專業;1950 年起,在本科專業設置中就設有金相、金屬材料與熱處理、精密合金、高溫合金、粉末冶金、陶瓷等專業。隨后,材料和冶金學科不斷發展壯大,延伸出金屬材料系、金屬壓力加工系、鋼鐵冶金系、有色金屬冶金系等。1996年成立材料與冶金學院。2007 年材料學科被批準為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涵蓋材料學、材料加工工程和材料物理與化學 3 個二級學科。2015 年12 月,按照教育部一級學科設置學院的原則,學校黨委考慮到材料學科未來發展的重要性以及與其他學科的深度融合特點,單獨成立了東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擁有高水平教學與科研的人才團隊,給學生創造一個具有國際視野的成長平臺和環境。
記者:請您重點談談東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所取得成就和在國內外業界的影響力。
秦院長:東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始建于上世紀 50年代初,是我國冶金領域最早的材料學科之一。東北大學材料學科與冶金學科都是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其誕生和發展史,不僅與東北大學的發展緊密相連,更與國家特別是冶金行業的振興息息相關。東北大學材料學科在 2007 年被批準為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涵蓋材料學、材料加工工程和材料物理與化學 3 個二級學科。
依托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建有“軋制技術及連軋自動化國家重點實驗室”、“先進鋼鐵材料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材料各向異性與織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材料電磁過程研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電磁冶金技術及裝備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等科研基地。2014 年入選國家“鋼鐵共材料學科
知名校友代表
性技術協同創新中心(2011 計劃)”。經過近 70 年的發展,本學科保持了在金屬材料研究領域的優勢,同時在陶瓷材料等研究領域形成了特色。東北大學材料學科研發的新材料技術與裝備對我國冶金行業的轉型升級與環保節能發揮了重要應用,最近 10 年,材料學科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 / 二等獎和技術發明二等獎等國家科技獎 10 余項;畢業生中涌現了干勇、左鐵鏞、周廉、雒建斌、陳道倫、何文波、高瑞平、干勇等一大批杰出人才。
學院以“厚德為料,鑄智成材”為院訓,以“求真拓新,明辨篤行”為院風,面向未來,全院師生正為建設世界一流的東北大學材料學科而努力奮斗!
記者:黨的十八大曾明確提出“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請您談談東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在科技創新方面做出了哪些努力和成就?
秦院長:21 世紀以來,東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為國家的經濟建設和國防事業做出了重要的貢獻。整個研發過程,誕生了世界第一塊工業化“超級鋼”,世界上第一條特種鋼板熱處理生產線,世界第一個鋼材生產線“中國大腦”,世界第一個鋼鐵全鏈條中試平臺,世界第一條寬幅鎂合金板材軋制技術與裝備,世界領先的 1000 米高溫超導帶材,世界第一條高效自動調濕和降解室內甲醛等污染物的功能壁磚生產線等等。在裝備技術方面,開發了新一代的 TMCP 技術和裝備、短流程制造變革技術等多項成果。最近 5 年,發表學術論文 2000 余篇,出版《材料的力學性能》、《工程設備設計基礎》和《金屬塑性加工學》等一系列專著;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 300 余項,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1 項,二等獎 5項,省部級獎 30 余項,取得了非常輝煌的成就。以王國棟院士為代表的鋼鐵軋制及連軋自動化團隊,這些年來在系列先進裝備與工藝一體化研發上碩果累累,廣泛應用于我國的各大鋼鐵企業,在多次國際化競標中獲勝,大力推動了我國鋼鐵行業的轉型升級。在鋁合金、鎂合金和鈦合金等有色合金材料領域,從高品質大規格錠坯質量控制技術到軋制和擠壓成型技術方面,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優勢。
在前段時間建軍 90 周年閱兵儀式上,東北大學材料學院王福會教授團隊的多項新材料技術應用于最新的殲 -15 艦載機和殲 -20 戰斗機;東北大學提供的特殊材料技術更為我國航天武器躍升世界領先地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記者:當前,以新材料為代表的新一輪產業變革迅猛發展,智能材料、復合材料日益成為未來材料發展的主要趨勢,國務院頒布實施的《中國制造 2025》將新材料作為主攻方向,搶占新一輪產業競爭制高點。請您從專業的角度談談對新材料研究未來發展方向的看法和建議。
秦院長:當前材料發展面向高性能化、多功能化、高智能化方向發展。隨著對材料性能和微觀結構的研究深入,影響材料功能的深層次原因正逐漸被掌握,通過新原理、新工藝、新技術、新設備制造新材料已成為未來的必然趨勢。結構材料和功能材料等都在向超大化或小型化、輕質、低成本化和結構功能一體化等方向發展。隨著信息科學和能源技術的發展,功能材料正展示出巨大的應用潛力。未來,功能材料在高精尖產業、信息、生物和能源產業以及國防領域將會發揮不可替代的功能。另外,復合材料的發展也將展現出新的生命力,例如,碳纖維增強的陶瓷基或樹脂基復合材料的抗沖擊能力超過普通材料的 40 倍,在航天航空工業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生物材料,如人造生物類材料和天然生物材料的改性以實現其生物功能也是未來發展的一個趨勢,在我國逐步進入老齡化社會中將發揮不可或缺的作用。
材料學院會在鞏固發展現有的軋制及連軋自動化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基地的基礎上,著力打造金屬型線材、海洋用材料腐蝕與防護國家級研究中心,將東北大學 - 江陰金屬材料創新研究院等多個成果轉化基地打造成中國新材料技術轉化的典范基地。
記者:您是東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的院長,作為學院的管理者和領航者,請您談談學院未來的整體發展方向和規劃,您將如何帶領學院走向更輝煌的明天?
秦院長: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的發展機遇與挑戰并存,唯有抓住機遇,直面挑戰,奮勇前行,才能迎來學院更美好的明天。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做:
(1) 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做到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兩手抓。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化人才培養體制機制改革,努力培養人格健全、思維創新、基礎扎實、視野開闊和社會責任感強的新時代有為青年,積極服務于國家的經濟建設和國防安全。
(2) 優化學科方向建設,充分發揮鋼鐵材料和有色合金等結構材料的學科優勢,拓展 3D 打印構件和金屬基生物材料、超導材料、功能陶瓷等新的功能材料研究方向,順應材料學科的國際發展趨勢。
(3) 優化師資隊伍結構與規模,通過“人才培養”與“人才引進”,尤其通過多渠道引進國外著名學者來華授課,改善師資隊伍規模、結構和質量,逐步走向師資國際化;同時為教師的發展打造一個和諧、自主和團結的學術平臺。
(4) 堅持“人才培養 - 科技創新 -成果轉化”協同發展,全力打造東北大學-江陰金屬材料創新研究院、東北金屬材料產業技術研究院等多個新材料技術轉化基地,做到“研以致用”,積極服務于國家經濟建設轉型升級和國防安全。
(5) 深化國際交流合作,學院同美、德、日、法、意、奧等多國著名大學和科研機構建立了科研合作交流與人才培養的良好關系。材料學院新增設了材料科學與工程(中外中法合作辦學)項目,是由東北大學和法國圖盧茲第三大學合作舉辦的本科教育項目,致力于打造材料 - 機械 - 自動化多專業融合,畢業生將獲得東北大學和圖盧茲第三大學的雙學位證書。
經過未來 5-10 年的建設,努力將東北大學材料學科建成世界一流學科,并在鋼鐵材料和有色合金材料及金屬材料腐蝕與防護技術等方向具有國際影響力和引領作用。
后記:
盡染古城千秋瑞氣,更沾王者兩代遺風 。東北大學不僅僅是一個校名,更是一個時代的象征、一種精神的傳遞。東大人以一種勇攀高峰、鍥而不舍的精神使得材料學科躋身于國內一流學科行列。 海到無邊天作岸,山登絕頂我為峰。我們相信,在東大人的不懈努力下,東北大學材料學科定會迎來更輝煌的明天,走出中國,傲立于世界先進學科之林!
人物簡介
秦高梧 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杰青,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現任東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和沈陽東北金屬材料產業技術研究院院長。秦高梧教授以計算材料學為輔助手段,以新材料設計與制備為主攻方向,涉及環境材料與裝備、傳感材料與器件輕合金型線材與裝備、金屬基生物材料與植入器械等方向。最近 5 年,作為項目負責人承擔國家和省部級科研項目 10 余項,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等項目。已在《Physical?Review Letters》、《Energy and EnvironmentalScience》、《International Materials?Reviews》、《Scientific Reports》、《Biosesnors andBioelectronics》、《Journalof Physical Chemistry-C》、《Applied Physics Letters》、《Acta Materialia》等國內外有影響的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 150200 余篇,SCI 收錄 130 余篇,第一作者 / 通訊作者 120 余篇。獲得國家發明專利 10 余項,2 項科技成果在推廣應用。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