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大地,鄂中山區,荊門市西郊的羅漢山下海慧溪畔,座落著我國唯一從事水面飛行器、 浮空飛行器和通用飛機研發與制造的主機研究所—中國特種飛行器研究所(簡稱特飛所),五十六年來的發展有過輝煌,也有過低谷,但特飛人始終懷揣“航空報國”的信念,不忘初心,奮勇前行,先后成功研制我國多款型號航空產品,填補了我國航空工業的多項空白。
以戰略為指引 統領多地協同發展
特飛所作為國防科技單位,同時具有支撐國防軍隊建設和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雙重屬性。作為科研型事業單位,是所從事領域的國家隊,在做好航空型號產品的同時,更要從國家的角度去規劃產業發展戰略,為國家相關產業政策的制定提供支撐,制定行業標準,整合相關資源,構建產業鏈。同時在自身發展過程中,關注各相關階層的利益需求,實現可持續發展,在“十三五”至“十四五”期間,特飛所將通過自主創新、產學研合作、聯合研制等方式,逐步完善適應于市場需求的技術體系和產品譜系。
繼往開來,在現有基礎上強化發展航空主業,著力落實國務院《關于促進通用航空業發展的指導意見》;面向軍民市場,將既有技術轉化為產品和相關服務,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在國家供給側改革、事業單位改制等大環境下,探索適合自身發展的體制機制;通過精益研發體系建設、項目精細化管理、優化資源配置等方式,進一步提升研發能力、產品質量和產業控制力。特飛所現已構成荊門、珠海、武漢、德清“四地”發展格局,有側重地開展各類通用飛機和水面飛行器和浮空飛行器設計研發工作。不斷建設完善試飛試驗基地,以滿足各類通用飛機、水面飛行器、浮空飛行器升空試飛試驗任務。在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浮空飛行器、裝備制造等產業基地。
以市場為導向 不斷完善產品譜系
特飛所現已構成荊門、珠海、武漢、德清“四地”發展格局,有側重地開展各類通用飛機和水面飛行器和浮空飛行器設計研發工作。不斷建設完善試飛試驗基地,以滿足各類通用飛機、水面飛行器、浮空飛行器升空試飛試驗任務。在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浮空飛行器、裝備制造等產業基地。
目前特飛所的飛機型號產品主要包括:AG600 大型滅火 / 水上救援水陸兩棲飛機、海鷗 300 輕型水陸兩棲飛機、領飛 910 地效飛機等水面飛行器,AG300 公務機、AG50 輕型運動飛機等各型通用飛機,SZ300 載人觀光系留氣球、金雕超視距系列飛艇、載人飛艇和智慧城市系留氣球等浮空器型號,同時擁有兩個特色專業航空科技重點實驗室—高速水動力航空科技重點實驗室和結構腐蝕防護與控制航空科技重點實驗室。特飛所將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認真構建開放合作、資源共享的工作機制,按照“原始創新、集成創新與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多措并舉的總原則,初步構建一套符合行業發展規律的產品研制和服務體系,鍛煉一支適應通用飛機全產業鏈發展的人才隊伍,持續提升航空工業通飛核心競爭力,為實現航空工業通飛跨越式發展奠定扎實的技術基礎。
以軍民融合為牽引 推動科技成果轉化
航空工業是天然的軍民融合產業,特飛所則是以軍工為基礎建立起來的,軍民融合的發展思路貫徹于特飛所發展各個階段,通過多年的技術積累和沉淀,多項技術已實現了軍與民的雙向轉化,如七十年代研制的水轟 5 飛機,其部分技術已在 AG600 等飛機型號中得到應用和推廣;八十年代研制的 FK 系列飛艇,其部分技術已在軍用系留氣球型號中得到升華和改進。
如今,軍民融合發展已上升為國家戰略,特飛所將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最大限度地促進技術、資金、人才、信息等要素的軍地間自由流動。采取”基金—技術“二元耦合的方式,將資本、通用航空技術有機結合,建成具有國際視野的通用航空產業孵化中心,打造國家級的協同創新平臺,從而加快推進技術轉化,促進產業發展。提升核心競爭力,為早日將特飛所打造成為”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研發中心“而努力奮斗!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
標簽: 中國特種飛行器研究所, 特種飛行器, 航空
相關文章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
點擊排行
PPT新聞
“海洋金屬”——鈦合金在艦船的
點擊數:8135
腐蝕與“海上絲綢之路”
點擊數:6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