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還算是個很愛看期刊的人,也是國內材料表面和摩擦學等領域幾個主要期刊的編委,所以每年會收到大量的期刊,看完以后會堆成一堆,然后春節前后徹底清理一下。應該說,《腐蝕防護之友》是唯一且從來沒有被隨意丟棄過的期刊,因為太過喜愛這個期刊。它太過不同于我們專業的學術期刊,有太多的吸引力和獨特視角值得我們細讀和珍存。
正因為如此,很欣然地接受了編輯部的邀請。
我是 2002 年被保送到中科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碩博連讀攻讀博士學位,有幸師從薛群基院士,一直從事航天航空用新型固體潤滑薄膜研究。固體潤滑薄膜適用于高 / 低溫、潮濕、真空、輻射以及無油和腐蝕介質等苛刻環境,為航天、航空和先進制造高技術領域等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隨著空間機械系統不斷提升的高精度、高可靠和長壽命,固體潤滑薄膜必須具有高承載能力、超低摩擦、低環境敏感以及一定的苛刻環境自適應特性。薛群基院士為我選擇了新型長壽命強韌與潤滑一體化薄膜課題,然而該類薄膜的硬度和韌性相互制衡,高硬度、高韌性和低摩擦特性統一更是該領域公認的挑戰。我在我尊敬的老師薛群基院士的指導下,在我親愛的師兄劉維民院士的支持下,開展了從基礎到應用的系統研究。10 多年來我們發展了一系列強韌與潤滑功能防護薄膜體系,解決了潤滑薄膜在特殊氣氛、高載高溫、高真空等環境下的強耦合加速失效問題,并最終成功應用于航天、航空、核電反應堆、汽車發動機和精密機械系統,同時也獲得了 2016 年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在固體潤滑國家重點實驗室,我度過了最充實、最淡然、最珍惜的 14 年。長期在西北有歷史、有積淀的實驗室工作的那種踏實、那種韌勁烙在了我的內心。在那里兩位院士的關心、關愛和點點滴滴的指導使得我不斷成長和成熟;在那里我懂得了長期踏踏實實堅持做一件事情是多么的重要;在那里我明白了挑戰一定會帶來機遇,也更領悟了團隊是多么地關鍵。
2015 年底,我被調到中科院寧波材料所,擔任中科院海洋新材料與應用技術重點實驗室主任,并主要從事海洋環境表面工程的基礎和應用研究工作。海洋環境對航天航空先進材料的發展提出了嚴峻挑戰,常規表面防護和功能涂層均不能滿足在海洋大氣環境中的可靠性和長壽命運行的要求,需要開展航天航空材料在海洋特征環境中的腐蝕、老化等耦合失效損傷行為研究,突破常規材料環境適應性及使用性能極限,發展新一代具有優良力學性能、耐侯性、耐腐蝕等功能一體化高性能航空航天材料體系。面對這樣一個挑戰,團隊通過近 2 年的協同努力,攻克了一個又一個裝備海洋環境下延壽技術難題,成功開發了一個又一個功能防護涂層體系,不斷地得到了領域內的認可和關注。尤其是在中科院海洋所侯保榮院士、北京科技大學李曉剛教授的熱心指導和幫助下,團隊與國內優勢單位的合作不斷深入,在海洋以及腐蝕防護領域的影響力不斷上升。我想,任何面對挑戰的時刻,機遇一定會到來,不論你是從事空間技術還是海洋領域。但這需要發自內心且強大的悟勁、鉆勁、韌勁和干勁!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