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id="p68vv"><noscript id="p68vv"></noscript></i>
    <track id="p68vv"></track>

      <video id="p68vv"></video>
    <track id="p68vv"></track>
    <u id="p68vv"><bdo id="p68vv"></bdo></u>

  1. <wbr id="p68vv"><ins id="p68vv"><progress id="p68vv"></progress></ins></wbr>
    <code id="p68vv"></code>
      <output id="p68vv"><optgroup id="p68vv"></optgroup></output>
  2. 走進國際腐蝕界的APEC——ICEC2016 會議主題——共享與創新 . 安全與發展
    2016-08-25 16:08:22 作者:王元 來源:《腐蝕防護之友》 分享至:

     

    1

     

        第四屆國際腐蝕工程大會(The 4th International Corrosion Engineering Conference,以下簡稱“ICEC2016”)由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主辦、國家材料環境腐蝕平臺、北京科技大學腐蝕與防護中心承辦,此次會議將以“共享與創新 安全與發展”為主題,于 2016 年 8 月 8-11 日在中國北京 APEC 會場舉辦地 ( 中建雁棲湖景酒店 ) 召開,這是國際腐蝕工程大會首次來中國舉辦,在我國腐蝕領域的發展進程里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2

    3

     

        國際腐蝕工程理事會(International Corrosion Engineering Council,簡稱“ICEC”),由全世界范圍內各國腐蝕與防護科學技術工作者代表自愿聯合結成,是集公益性、技術性、科普性為一體的非營利性國際團體。ICEC 的宗旨是推動腐蝕與防護技術的發展,促進腐蝕與防護科技人才的成長和提高,促進腐蝕與防護技術的國際交流合作,并促進跨國防腐蝕工程的國際合作;它是通過各國申辦競選投票決定每一屆的承辦國;是國際腐蝕工程界科技水平最高、 范圍最廣、影響最大的國際性腐蝕工程領域的系列會議;受到各國政府有關部門、學術界和工業界的高度重視。ICEC2016 將大大推動中國腐蝕與防護科技技術和工程應用的發展,引進先進的防腐蝕技術和產品,同時也展示我國新世紀以來在腐蝕科技研究和工程應用方面已取得的長足進展和突出成果。 屆時將會有來自世界各國業內頂級專家、 學者、權威人士及相關企業高層管理技術人員齊聚北京,共同探討腐蝕學科發展的研究前沿、腐蝕預防控制的新技術、新材料與腐蝕工程應用的新問題和分享寶貴經驗。


     

    4

     

        ICEC2016 是近年來國際腐蝕界最大規模的盛會之一。隨著我國“一帶一路”戰略的逐步落實和發展,為我國腐蝕防護企業“走出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在“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國際腐蝕工程大會能在我國召開尤為重要。


        幾十家強勢媒體全方位跟蹤報道,同時舉辦大規模展會,提高參展企業在國際上的影響力!

     

    5

    6

    7

     

    a.png

     

        ICEC大事記回顧

     

        國際腐蝕工程大會已經成功舉辦了三屆, 分別在2007年韓國、2010 年越南、2014 年利比亞順利召開。第四屆國際腐蝕工程大會將于 2016 年 8 月在中國北京舉辦,這是國際腐蝕工程大會首次在中國舉辦。國際腐蝕工程大會是國際腐蝕工程界科技水平最高、范圍最廣、影響最大的國際性腐蝕工程領域的系列會議,受到各國政府有關部門、學術界和工業界的高度重視。它為腐蝕行業的學者和技術研究人員提供了分享全球前沿信息,加強國際交流合作的平臺,并促進了行業人才的成長與提高。

     

    8

    9

    10

    12

    13

     

        ICEC2016幾大主辦方、承辦方、支持方風采聚焦

     

        每一屆會議的成功都離不開背后那些默默支持的力量!在此感謝本屆會議所有承辦單位和支持單位!下面為您揭開 2016 第四屆國際腐蝕工程大會主辦方、承辦方和支持方的神秘面紗。

     

        主辦方——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

     

        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是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的組成部分,是經民政部登記,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學術性,行業服務性群眾團體。


        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團結全國腐蝕與防護科技工作者,民主辦會,依法辦會,服務社會,開展國內外學術交流與合作,傳播科普知識和先進生產技術,編輯出版學術期刊,開展繼續教育,為腐蝕與防護學科建設服務,為腐蝕與防護行業的科技工作者及企事業單位服務,維護廣大會員的合法權益。


    14

     

        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成立于1979年11月, 現有會員2萬多名, 團體會員單位1600個, 設有5個工作委員會,17 個專業委員會,在北京、上海、遼寧等 15 個省市成立了地方學會。


        參加的國際組織有:國際腐蝕理事會(International Corrosion Council),亞太地區材料和腐蝕協會(AsinaPacific & Corrosion Association)和世界腐蝕組織(World Corrosion Organization)。

     

        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第九屆理事會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歷屆理事長

     

    23

    24

     

        承辦方——國家材料環境腐蝕平臺

     

        隨著海洋強國夢的確立,海洋開發的步伐不斷加快,海洋環境中工程結構材料腐蝕成為目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海水環境下腐蝕數據的積累、 腐蝕規律的研究、 材料壽命的記錄與研究, 具有現實的學術、 學科方面的意義。


        國家材料環境腐蝕平臺(簡稱材料腐蝕平臺)是由科技部批準建設的 23 家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之一,是長期從事材料環境腐蝕數據積累和試驗研究的基地,是材料腐蝕試驗、檢測分析的權威機構,也是材料腐蝕基礎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的平臺。


        多年來,材料腐蝕平臺在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的支持下,由民口部門和國防部門共同建設。目前,整合建成了由 30 個國家級試驗站和材料腐蝕平臺中心構成的國家材料環境腐蝕試驗研究基地,構建了國家材料環境腐蝕數據共享服務平臺,開通了門戶網站——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平臺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有效整合科技資源,為科學研究、技術研發、企業創新及重大工程建設提供信息化、網絡化科技支撐服務。


        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中心是科技部直屬事業單位,致力于推動科技資源優化配置,實現開放共享,其主要職責是:承擔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建設項目的過程管理和基礎性工作;承擔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建設發展戰略、規范標準、管理方式、運行狀況和問題的研究,以及國際合作與宣傳、培訓等工作;承擔科技基礎條件門戶系統的建設與運行管理工作;參與對在建和已建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項目的考核評估和運行監督工作。

     

        平臺的應用方向

     

    25

     

        組織結構

     

    26

     

        發展歷程

     

        20世紀50年代末

     

        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建立了“全國大氣、海水、土壤腐蝕試驗站網”,開始了我國材料自然環境腐蝕試驗工作。

     

        1961年

     

        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成立腐蝕科學學科組,將材料環境自然腐蝕試驗研究工作列入國家重要科技任務,后又列入 1963-1972 年國家科技發展規劃。

     

        1978年

     

        全國科學大會后,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恢復腐蝕科學學科組活動,把全國環境腐蝕試驗站網建設和材料腐蝕數據積累工作列入 1978-1985 年全國科學技術發展規劃。

     

        “六五”期間

     

        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把“常用材料大氣、海水、土壤腐蝕試驗研究”列入基礎研究重點項目。

     

        1986年

     

        國家材料環境腐蝕試驗站網一直由國家自然科學委員會管理,在“七五 ” 到 “十五 ” 期間,“材料自然環境腐蝕站網建設和數 據積累”工作被列為國家自然科學重大基金項目。

     

        2005年

     

        科技部將國家材料腐蝕試驗站網作為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建設項目給與大力支持,于2006年將國家材料腐蝕試驗站網納入了國家野外試驗基礎條件平臺,啟動了“國家材料自然環境腐蝕實驗臺網建設”項目。

     

        2009年

     

        “國家材料自然環境腐蝕實驗臺網建設”項目通過了科技部的驗收,并正式命名為“國家材料環境腐蝕野外科學觀測研究平臺”。

     

        2011年

     

        國家材料環境腐蝕野外科學觀測研究平臺被科技部和財政部認定為首批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

     

        2013年

     

        經科技部批準,國家材料環境腐蝕野外科學觀測研究平臺正式更名為“國家材料環境腐蝕平臺”。

     

        2016年

     

        國家材料腐蝕平臺作為材料腐蝕領域的基礎性、公益性科技平臺,多年堅持開展材料腐蝕試驗研究和數據積累工作,通過行業優勢單位間聯合協同工作,持續不斷收集整合科技資源,為用戶提供連續的、權威的材料腐蝕專業支撐服務。

     

        承辦方——北京科技大學腐蝕與防護中心

     

    27

     

        北京科技大學腐蝕與防護中心是1985 年經國家科委代表中國政府向聯合國申請,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于1987 年批準成立的,是世界著名的三大腐蝕中心之一。UNDP 投入 100 萬美元,中國政府投入 350 萬人民幣,建造了3500m 2 的腐蝕實驗室,購置了一批先進設備,選派教師到國外著名大學和科研機構進修、培訓,邀請國外知名專家講學,舉辦各類培訓班,培訓的人員活躍在全國各個工業領域。它也是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氫脆及應力腐蝕專業委員會、陰極保護專業委員會、防腐蝕工程專業委員會的掛靠單位。近幾年北京科技大學腐蝕與防護中心研究條件得到明顯改善,除購置了環境掃描電鏡、多臺不同型號的原子力顯微鏡、高溫高壓應力腐蝕試驗機、納米壓痕儀、疲 勞 試 驗 機、 高溫高壓硫化氫、深海等實驗裝置外,實驗室面積也得極大改善,面積達到6000m 2 , 有了以 “腐蝕樓”命名的獨立實驗大樓。


        目前由如下幾個國家及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和工程中心構成:


        ·國家材料環境腐蝕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網綜合研究中心·

     

        “環境斷裂”教育部重點試驗室·

     

        “腐蝕與防護”教育部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

     

        “腐蝕、磨蝕與表面技術”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材料基因工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北京市表面納米技術工程研究中心

     

        腐蝕與防護中心有教師 32 人,其中正教授 12 人(博士導師 13 人),副教授 19 人,講師 1 人。是由院士、“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選入選者、中組部拔尖人才(萬人計劃)、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教育部跨(新)世紀人才、北京市科技新星組成的老中青有機結合的學術梯隊,是一支在國內外具有重要影響的研究隊伍。該中心已經成為國際上最大的腐蝕與防護研究中心。


        腐蝕與防護中心主要從事材料環境斷裂、高溫腐蝕與表面工程、腐蝕控制系統工程、電化學工程與材料、環境損傷與控制方面的研究。目前負責國家自然腐蝕野外臺站、國家重大基礎條件平臺建設、“973”、“863”、支撐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重點、眾多面上基金項目、軍工項目等國家項目和其它省部級重大重點項目以及廠協項目。每年可以經費在 5000 萬元左右,其中 80% 以上是國家縱向經費。近年每 年 在 Corrosion Science、ElectrochemCommun、Appl Phys Lett 等國際著名刊物發表論文 100 余篇。


        曾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10 余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幾十項,授權發明專利 500 余項。


        目前設備資產值 6000 余萬元。如多臺鹽霧、 干濕、 溫濕、 模擬氣體發生器、深水氫滲透、深水電化學、沖刷腐蝕等模擬設備;各種鍍膜、噴涂等制備設備;掃描電鏡、原子力顯微鏡、納米力學壓痕儀、高溫高壓應力腐蝕試驗機、疲勞試驗機、電化學綜合測試儀等先進檢測和研究設備。

     

        支持方——International Corrosion Council(國際腐蝕理事會)

     

        國際腐蝕理事會簡稱 ICC (International Corrosion Council),成立于 1961 年,是腐蝕領域內全球范圍最權威的學術組織。其組織機構是由各國推選兩名學者代表組成理事會,不設常設機構,由理事長所在國設秘書處協助其工作,現有理事 131 人,來自世界 73 個國家和地區。其宗旨是在世界范圍內推廣腐蝕科學和防腐蝕工程的研究成果;促進各國腐蝕科學工作者之間的合作與聯系;為各國腐蝕科學研究人員及工程人員提供一個相互交流經驗、討論科研成果、發布新發現、新技術的場所。


        ICC 每 3 年舉辦一次國際腐蝕大會,通過各國申辦競選投票決定每一屆的承辦國,國際腐蝕大會是國際性的腐蝕學術會議,受到各國政府的有關部門和學術界的高度重視。

     

        支持方——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簡稱“中國科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團體,是中國科技工作者的群眾組織。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是由中國科學社、中華自然科學社、中國科學工作者協會和東北自然科學研究會等 4 個科學團體共同發起,籌備召開中華全國自然科學工作者代表會議(簡稱科代會)。1950 年 8 月,科代會在北京舉行,決定成立“中華全國自然科學專門學會聯合會” (簡稱全國科聯)和“中華全國科學技術普及協會” (簡稱全國科普) ,推舉地質學家李四光為全國科聯主席、林學家梁希為全國科普主席。這兩個組織于 1958 年 9 月,在合并后舉行了第一次代表大會,正式成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協會”。在 1980 年 3 月舉行的第二次代表大會上, 又將團體定名為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中國科協現已發展成為擁有按自然科學、技術科學、工程技術及其相關科學的學科組建或以促進科學技術發展和普及為宗旨的 167 個全國性學會,31 個省級科協及廣泛的地方、基層組織,430 多萬會員的科技團體。


      
      協會宗旨

     

        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團結和動員科學技術工作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建設創新型國家。促進科學技術的繁榮和發展,促進科學技術的普及和推廣,促進科學技術人才的成長和提高,促進科學技術與經濟的結合。反映科學技術工作者的意見,維護科學技術工作者的合法權益。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為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服務、為科學技術工作者服務,推動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


      
      組織狀況

     

        中國科協由全國學會、協會、研究會(以下簡稱學會)和地方科協組成。地方科協由同級學會和下一級科協及基層組織組成。組織系統橫向跨越絕大部分自然科學學科和大部分產業部門,是一個具有較大覆蓋面的網絡型組織體系。


     
       全國學會

     

        目前,中國科協主管的全國學會共198 個,其中中國科協團體會員有 181個, 包括理科學會42個、 工科學會68個、農科學會 15 個、醫科學會 25 個、科普和交叉學科學會 31 個。


     
       地方科協

     

        地方科協包括省、自治區、直轄市科協,市(地)科協和縣科協,總計3141 個,其中省級科協 32 個,副省級、省會城市科協32個, 地市級科協381個,縣級科協 2696 個。此外,還有大量科協基層組織,如鄉鎮科協(科普協會)3.1 萬多個、農村專業技術協會 9.4 萬多個、企業科協 1.3 萬多個、街道科協近 8400 多個、 高 校 科 協550 個。

     

        科協機關

     

        中國科協機關設有辦公廳、計劃財務部、組織人事部、調研宣傳部、學會學術部、科學技術普及部、國際聯絡部、機關黨委、離退辦等九個部門,編制為 178 人。機關直屬事業單位共 14 個,包括:科學普及出版社(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中國科學技術館、中國科技會堂、中國科協學會服務中心、中國科普研究所、中國科協發展研究中心等,共有事業編制 2010 個。

     

        領導體制

     

        中國科協屬中直系統,由中央書記處直接領導,中央政治局一位領導同志代表中央分管科協工作,國務院一位領導同志分工聯系科協工作,中央書記處每年聽取科協工作匯報。


        中國科協實行全國代表大會(五年召開一次)、全國委員會(每年召開會議一次)、常務委員會(每季度召開會議一次)領導制度。常務委員會設置學術交流與學會發展專門委員會、科學技術普及專門委員會等 14 個專門委員會,協助審議需經常委會審定的重大事項。 常務委員會下設書記處,書記處在常務委員會領導下主持中國科協的日常工作。

     

        支持方——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中心

     

        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中心是國家科學技術部直屬事業單位,致力于科技資源的專業化管理,推動科技資源開放共享、優化配置與高效利用。主要開展以下工作:實施大型儀器設施、科學數據和信息、生物種質和實驗材料等類型科技資源的分級分類、全鏈條管理;推動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的管理與運行;開展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的監督管理和考核評估;開展國家重點科技基礎條件資源調查;開展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發展戰略、 政策制度、 規范標準、 管理方式等研究;開展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門戶系統的建設與運行管理;開展國際合作與宣傳、培訓;承擔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過程管理等工作。


        平臺中心于 2006 年 2 月經中編辦批準成立,目前下設綜合處、調研協調處、業務一處、業務二處和運行監督處 5 個職能處室,擁有一支專業素質高、知識結構合理、年輕而充滿活力的人才隊伍。平臺中心以推動科技資源優化配置、持續增強我國科技資源的支撐保障能力為目標,強化服務意識,提升對各種類型科技資源的專業化管理水平,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增強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貢獻力量。


        經 2006 年 8 月 15 日科技部黨組第 37 次會議研究決定,賦予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中心(以下簡稱平臺中心)以下職責任務:


        1、 承擔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建設專項中有關大型科學儀器設備、自然科技資源、科學數據、科技文獻、成果轉化公共服務和網絡科技環境等六大平臺建設項目的過程管理和基礎性工作。


        2、參與在建平臺建設項目的綜合配置、中期評估與考核監督等工作。


        3、參與對已建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項目的運行服務情況開展的評估和監督工作,承擔相關的考評、開放共享補貼費測算等工作。


        4、承擔科技基礎條件門戶系統的建設與運行管理工作。


        5、協助聯系地方、部門和行業系統的平臺建設與運行服務工作,提供相關咨詢服務。


        6、承擔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建設的國際合作與宣傳、培訓工作。


        7、 承擔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建設發展戰略、 規范標準、 管理方式,以及運行狀況和問題的研究工作, 為科技部宏觀決策提出建議和對策。


        8、承擔有關司局委托的工作。


        9、承擔部領導交辦的其他工作。

     

        23家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

     

    28

     

     

        國家生態系統觀測研究網絡

     

        國家材料環境腐蝕野外科學觀測研究平臺

     

        國家計量基標準資源共享基地

     

        中國應急分析測試平臺

     

        北京離子探針中心

     

        國家大型科學儀器中心

     

        國家農作物種質資源平臺

     

        國家微生物資源平臺

     

        國家標準物質資源共享平臺

     

        標本資源共享平臺

     

        國家實驗細胞資源共享平臺

     

        水產種質資源平臺

     

        國家林木(含竹藤花卉)種質資源平臺

     

        家養動物種質資源平臺

     

        林業科學數據平臺

     

        地球系統科學數據共享平臺

     

        人口與健康科學數據共享平臺

     

        農業科學數據共享中心

     

        地震科學數據共享中心

     

        氣象科學數據共享中心

     

        科技文獻共享平臺

     

        國家標準文獻共享服務平臺

     

        中國數字科技館

     

        中國科技資源共享網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相關文章
    日韩人妻精品久久九九_人人澡人人澡一区二区三区_久久久久久天堂精品无码_亚洲自偷自拍另类第5页

    <i id="p68vv"><noscript id="p68vv"></noscript></i>
      <track id="p68vv"></track>

        <video id="p68vv"></video>
      <track id="p68vv"></track>
      <u id="p68vv"><bdo id="p68vv"></bdo></u>

    1. <wbr id="p68vv"><ins id="p68vv"><progress id="p68vv"></progress></ins></wbr>
      <code id="p68vv"></code>
        <output id="p68vv"><optgroup id="p68vv"></optgroup></output>
    2.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加勒比 | 制服丝袜国产网站 | 亚洲欧洲日韩淙合久久 | 色婷婷亚洲一区二区综合 | 日本亚洲欧美在线AⅤ | 日本人成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