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珠女士在國內率先開展了批量熱鍍鋅三廢治理、工藝、技術和裝備的研究與開發,率領員工在學習和借鑒國外技術、裝備的基礎上,自主開發了門板式電阻加熱鍍鋅爐、鍍鋅車間廢水零排放、助鍍劑再生、鋅煙處理、酸霧處理、鋅灰分離、組合式單軌吊、助鍍劑氣霧處理等環保、節能、減排型多項工藝和裝備,為推動行業清潔生產的開展做出了不懈的努力,獲得第三屆中國鍍鋅工業特殊貢獻獎實至名歸。
本刊記者/劉娟 趙澤南
2014年7月26日,由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熱浸鍍專業委員會和中國表面工程協會熱浸鍍專業委員會共同舉辦的“第10屆中國熱浸鍍學術技術交流會暨節能減排新技術推介會”在天津召開。會上頒發了第三屆中國鍍鋅工業特殊貢獻獎,該獎項由華南理工大學材料學院盧錦堂教授和四川成都四友鍍鋅設備有限公司(簡稱“成都四友”或“四友”)董事長張珠女士獲得, 本刊記者對張珠女士進行了專訪。

張珠女士在獲得第三屆中國鍍鋅工業特殊貢獻獎之后發表獲獎感言
本刊記者/劉娟 趙澤南
2014年7月26日,由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熱浸鍍專業委員會和中國表面工程協會熱浸鍍專業委員會共同舉辦的“第10屆中國熱浸鍍學術技術交流會暨節能減排新技術推介會”在天津召開。會上頒發了第三屆中國鍍鋅工業特殊貢獻獎,該獎項由華南理工大學材料學院盧錦堂教授和四川成都四友鍍鋅設備有限公司(簡稱“成都四友”或“四友”)董事長張珠女士獲得, 本刊記者對張珠女士進行了專訪。

張珠女士在獲得第三屆中國鍍鋅工業特殊貢獻獎之后發表獲獎感言
全心寄情鍍鋅業 力促學術交流
張珠女士從成都鐵塔廠退休后,1994 年自費參加了日本舉行的第二屆亞太地區鍍鋅年會。“我的初衷是到外面看一看國外的鍍鋅行業的現狀和水平。日本的技術是非常不錯的,對我來說受益匪淺。” 張珠女士回憶道。
“我在會上發表了一篇題為《熱鍍鋅1.6米升降速度》的論文,論文很受歡迎。來自臺灣、日本、美國的代表都來向我祝賀。在會上,我認識了很多鍍鋅行業的朋友,臺灣、香港、美國、日本的都有。我不懂日語,當時一位臺灣的代表,還主動給我當起了翻譯。” 在這個會上,令張珠女士感觸最深的是沒有代表中國的熱鍍鋅組織。“回國后,我把這個情況寫了一個匯報寄給國家有關領導,對當時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熱浸鍍專業委員會的成立起到點滴的催化作用”張珠女士滿懷欣慰地說。熱浸鍍專業委員會成立以后,張珠女士又積極協助委員會與亞太地區鍍鋅組織建立聯系,溝通信息,為中國熱鍍鋅行業與亞太地區鍍鋅組織的接軌做了微薄的貢獻。

2007年在第七屆亞太鍍鋅大會上,張珠女士與歐洲代表合影
創業艱難兼數職 始終心系環保
1993年,應國內同行的要求,張珠女士在不到8m2的書房里與幾個朋友創建了“成都四友機電設備公司”(成都四友鍍鋅設備有限公司的前身)。 “ 我的這個書房既是技術室, 又是財務辦公室。我也是身兼數職,經營、技術、財務、后勤等都要自己管。就在這里我們開始設計出自己的產品、并組織制作……,現在成都四友擁有兩個公司占地43畝,既有鍍鋅實體又有鍍鋅設備制造能力,四友品牌的鍍鋅產品遍布西南各省并遠銷東南亞。我們的技術、設備已在國內23個省市自治區、60余個企業推廣使用。” 張珠女士充滿感慨地說。
張珠女士多次出席亞太地區和中國鍍鋅技術交流會。她對德國、馬來西亞、臺灣、韓國、日本、香港等地的鍍鋅廠進行了考察。
“在考察之后,我有很深的感觸。我覺得要建一個熱浸鍍鋅廠,不僅僅是能鍍鋅,不僅僅是要盈利,更要解決環保做到可持續發展。歐洲和日本企業的環保意識都是值得學習和借鑒的。”
其實早在1994年,張珠女士就已經開始呼吁做好三廢處理了,她在國內發表的第一篇論文的題目就是《熱浸鍍鋅的三廢治理》。
1997年張珠女士集資組建了成都四友熱鍍鋅廠,并帶領四友員工率先在國內開啟了清潔生產和綠色鍍鋅廠的工作。
“我們建鍍鋅廠的目標是: 要有盈利,要文明生產,不污染環境,做到可持續發展。經過幾年的努力、有成果也經歷過失敗,以經濟、實用、可靠為原則自我完善。2013年通過了省級的清潔生產的審核、評審。”張珠女士接著說。

2007年在第七屆亞太鍍鋅大會上,張珠女士與歐洲代表合影
孜孜不倦求上進 造福企業社會
“我們是由電加熱鍍鋅爐起家的。” 張珠女士娓娓道來,“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為五十五家企業提供鍍鋅爐設備,目前這些設備都運行的很好,最長的已經使用十九年了。隨著科技的發展和同行的需要我們不斷地改進技術。”
“在提高質量的同時降低成本。比如我們最初的電加熱鍍鋅爐,是仿德國技術, 當時采用有觸點的繼電器控制系統,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們不斷地改造創新,升級為無觸點固態繼電器SSR與微機控制單元MCU組成的MDL門板式電阻加熱鍍鋅爐, 生產組織者可以遠區監控管理,查看實時、歷史記錄,為生產組織者分析工藝和設備故障等提供了準確的數據支撐。”
熱浸鍍鋅工藝中,在對鋼鐵鍍鋅表面的除銹處理工藝會產生大量的酸霧。它彌散在整個作業區,對廠房建筑和周邊環境有著強烈的腐蝕,危害著周圍的生靈萬物。刺鼻的氣味,長期困擾著人們,損害生產工人的健康。
“酸霧處理在很大程度上是屬于勞動保護,要對工人的健康負責。我們的第一代酸霧處理設備為開式無障礙吸霧,效果不錯但是高能耗;我們又進一步研制開發生產了第二代產品,遙控電動蓋側吸式酸霧吸出設備,能耗降低了,吸霧率也提高了,耗電量僅是原來的三分之一。” 張珠女士介紹道。
2007年在亞太地區鍍鋅大會上,韓國潔宜特(株)與成都四友鍍鋅設備有限公司討論了“鋅煙吸出與凈化 ”設備的研發事宜。會后雙方互訪、多次洽談,2008年中韓兩國環保部批準將鋅煙處理的這個項目列入“中韓技術合作項目”的第四項,要求在成都四友鍍鋅設備有限公司試用,并在中國推廣使用。這一新型結構--敞式無障礙鋅煙除塵設備已在成都四友鋼構公司鍍鋅車間使用5年并在國內十多個鍍鋅廠推廣使用,效果顯著,較好地解決了白煙困擾的問題。除塵效果遠達國標,改善了工人的勞動條件, 可以保護環境不受污染。
“第一代產品采用的是袋式除塵器,在第二代產品中,采用旋風·布袋除塵器,更有效地解決了粉塵的凈化,保障了排放效果, 深受同行的青睞。” 張珠女士補充道。
“鍍鋅車間廢水量大,且含有重金屬鋅。全部處理達標后排放難度較大且浪費也大。我們根據各道工藝產生廢水污染物的特性,用三套設備實行分而治之。達標后回收利用,實現了鍍鋅車間‘廢水零排放’,節約了大量水資源,回收再利用了貴重的有色金屬鋅。該技術已列入國家發明專利,并獲科技成果獎。”張珠女士自信地說,“這是應用事物共性與個性的哲學觀念處理的技術問題。
“值得欣慰的是,我可以在學會組織的清潔生產產品推介會上,向同行宣講環保技術,起到了拋磚引玉的作用;之后我又多次向同行宣講環保的科普技術,為鍍鋅廠的環保技術改造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 張珠女士最后說。

2013年,成都四友在廣州舉辦了成都四友鍍鋅環保設備廣州推介會,圖為與會嘉賓合影

2013年,成都四友在廣州舉辦了成都四友鍍鋅環保設備廣州推介會,圖為與會嘉賓合影
寄語
關于未來, 張珠女士風趣而又鄭重地說:“今后呢,我年紀大了, 但是成都四友還年輕,才20歲。新一代的四友人可以接替我的工作,把我的工作延續下去, 和國內的同行一道,繼續投身于國內鍍鋅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
標簽: 鍍鋅張珠
相關文章
無相關信息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
點擊排行
PPT新聞
“海洋金屬”——鈦合金在艦船的
點擊數:8135
腐蝕與“海上絲綢之路”
點擊數:6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