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田雙 李玲珊
認認真真做實驗 自強不息搞科研

2014年電化學阻抗譜高級研討會(第一排左四為林老師)

林老師在日本合作交流

2015海洋材料腐蝕與防護大會-分會場四(第一排右三為林老師)
“科研就是探索未知,不但要夯實基礎,而且要不畏艱險,勇于創新,才能有所作為。”林玉珍教授在長達五十多年的腐蝕與防護專業教學和科研工作中,以實際行動詮釋了這句話的真正含義。請跟隨記者的采訪一同走近這位腐蝕電化學、流體腐蝕領域專家的多彩人生!
從我國第一位防腐學科的研究生,到北京化工大學腐蝕新專業的創建,歷經五十多年的教學、科研,林玉珍老師為腐蝕與防護專業建設與發展奉獻了自己的激情與年華。退休后,她依然活躍在腐蝕與防護領域,繼續發光發熱,將其作為自己一生的事業和追求。林老師退休后的生活豐富多彩,第一眼見到她,記者就被其容光煥發的精神面貌深深地感染。采訪中她多次提起“吃苦耐勞”、“勇于創新”這兩個詞,而這也是她工作和生活的最好寫照。
理論實踐相結合 扎扎實實練本領
1955 年,林老師進入天津大學化工系無機物工學專業本科學習,當時正值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大學改成五年制,三年的基礎理論學習較為全面、扎實。1958 年,全國開始了大躍進,學校的學生們也走出課堂,勤工儉學,參加各種勞動實踐活動,經受磨練。
林老師所在無機物工學專業的師生共一百多人,在工人師傅的幫助下承擔建設一個年產5000 噸的小氮肥廠,要從看圖、采購開始到施工安裝、調試開車和生產運營的全過程,這是一個理論結合實踐的極好課堂,也是一場偉大的科學實踐活動。當活動開展不久,1958 年8 月13 日毛主席來到天津大學視察勤工儉學,他老人家走進各個實習工廠、勞動基地、施工現場,廣泛與師生們親切交談,了解情況。最后,毛主席發出了“教育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偉大號召,使全校師生深受鼓舞。林老師所在的專業團隊更加信心百倍,下定決心苦干、實干,克服重重困難。終于,在1960 年試車成功,生產出來了化肥。通過這一真刀真槍的畢業環節,林老師體會到了三年的基礎知識在建廠過程中充分發揮了作用,認識到了學習基礎課的必要性;與此同時,也具體理解了理論指導實踐的深刻內涵,從而大大提高了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為“超英趕美”,國家需要培養高級技術人才,1960 開始擴大規模招收研究生,林老師被分配并經考核進入了本校化工系電化學工程這一新專業,開始了研究生階段的學習。她有幸師從知名學者、化工冶金專家、天津大學化工系系主任潘正濤教授,專攻“腐蝕與防護”。從此,她便成了我國腐蝕與防護專業的第一個研究生。由于當時這一新專業還在興建中,有關腐蝕方面的研究裝置和儀器設備完全處于“零起步”狀態,當時國內也還沒有此類產品可購買,都必須自己研制。在潘老的指導下,林老師知難而進,查閱文獻資料,自行設計并加工了簡易的拉伸應力腐蝕裝置,自行設計線路、購置元件,裝配了恒電位儀(電子管的)。她利用自制的新儀器研究發現:在硫酸水溶液中不銹鋼表面SO42- 和Cl- 有“競爭排代吸附”作用。在一定的電位下,當Cl- 排代了被吸附著的SO42- 時,不銹鋼表面的氧化膜被破壞而活化,腐蝕加劇。當溶液中的SO42- 濃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時,SO42- 又會把表面吸附著的Cl- 排代掉,使不銹鋼重新鈍化,腐蝕降低。這一事實有力地支持了鈍化理論中的吸附論觀點。
對于恩師的引領和教導,林老師感激不盡。她說:“潘老德高望重,知識淵博,懂英、法、德、俄四門外語,均能擔當現場口譯。他和藹可親,平易近人,對學生更是關懷備至。”當年,對于毫無電子學基礎的林老師來說,研制一臺恒電位儀的難度是很大的,導師潘老竟帶領并陪同她到電子學教授家去答疑。在她做論文期間,潘老雖然工作很忙,但依然堅持每天上午工作結束回家吃午飯前,一定會到林老師的實驗室看看,使她遇到的問題可得到及時解決。每當潘老看到她困難較大、犯愁時,就會給她講一個克服困難的小故事,激勵她知難而進,勇往直前。林老師說:“恩師的言傳身教,令我永生難忘!他不僅給我傳授了知識,還教會我如何對待困難、如何學習和研究,更教會我如何做人。”談到這里,林老師的眼眶濕潤了,她遺憾地說,潘老因患惡性胰腺炎醫治無效,于1969 年早早地離開了大家,享年僅62 歲。
為適應國家建設的需要,原化工部準備在北京化工大學(原北京化工學院)建設腐蝕與防護這一新專業。1964 年,林老師研究生畢業,被分配到了北京化工大學。開始時,她參加了熔鹽電解的科研項目,完成階段任務后于1970 年,參與北京化工大學腐蝕新專業的創建,負責與腐蝕電化學相關的這一支課程的建設。林老師深知腐蝕專業是一個應用性很強的專業,所以,她首先向實踐學習,調查主要化工企業生產中的腐蝕問題,確定了“金屬腐蝕理論及其應用”課程和教學大綱。據此,課程初建時,實驗室和教材建設并重。授課時,理論講解適當加演示與實驗課教學并重,還盡量爭取帶學生到生產中進行現場參觀或教學。林老師通過理論—實驗或實踐—理論教學這些環節,使學生們具體體會到所學知識的重要性,認識到腐蝕專業并不是簡單的涂涂刷刷。為了加強學生們的工程知識,林老師又自編講義,開設了“電化學保護”課程。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們的工程設計和技術實施能力。
認認真真做實驗 自強不息搞科研
林老師說:“科研就是探索未知,不但要有扎實的基礎知識(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三方面),而且要不畏艱險,有吃大苦、耐大勞的精神,才能有所作為。”林老師在承擔“七五”攻關項目青海鉀肥廠鹽田工藝的腐蝕研究時,她深知腐蝕現場在哪里,腐蝕研究工作就應到哪里。1989 年夏天,林老師不顧高原反應的困擾,獨自一人前往4000 米高原的鹽田現場進行實驗,那時,因交通極不方便,需在蘭州、西寧轉車兩次到達格爾木,再乘汽車到鹽田現場,當她到達青海鉀肥廠時,大家都感到非常驚訝,受到了工人們的一致贊揚。在進行現場試驗過程中,她了解到鉀肥廠的鹽水輸送泵中普通鋼制的泵葉輪腐蝕特別嚴重,三個月就報廢。由此,林老師一直在考慮著“我國擁有漫長的海岸線,海洋開發、海水利用中這一腐蝕問題還沒解決”。因此,在“七五”攻關項目完成后,林老師選擇了“流動海水的腐蝕與控制”課題,在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下進行了較長時間的研究。她知道在流體中進行實驗,難點并不在于具體腐蝕數據的測量,是先要研制出摸擬高速流動環境的試驗裝置。林老師用了一年的時間自行設計、加工了動態模擬試驗裝置,研究揭示出:與靜態海水相比,流動海水對碳鋼的腐蝕之所以如此嚴重,是由于流體動力學因素和腐蝕電化學因素協同加劇所致,其中,電化學因素起主導作用。為了提高實驗的科學水平,她又用計算流體力學、腐蝕動力學建立了流體腐蝕的綜合數學模型,再用計算機進行數值計算其結果,同樣證明了以上機制的正確性。據此,她對大連某公司現場大型海水輸送泵進行了陰極保護,獲得了成功,為工廠解決流動介質中的設備腐蝕指出了一條新路。該項研究通過了化工部以曹楚南院士為組長的鑒定組的鑒定,這一成果為國內首創,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2014年電化學阻抗譜高級研討會(第一排左四為林老師)
1986 年6 月,北京化工大學派林老師前往日本東京理工大學進行合作交流,與她合作的是日本腐蝕電化學專家加藤正義教授(曾任日本腐蝕學會電化學委員會委員長),而他的老師岡本剛教授是國際知名學者、日本腐蝕界的權威,當時已是82歲高齡。林老師經常聽加藤教授的課,有幸與岡本剛教授討論學術問題。第一次見面時,岡本剛教授囑咐他的學生加藤教授說:“林老師在你這里半年,要讓她有所收獲,讓她看看日本大學的教學情況和多了解些日本的腐蝕及防腐技術。”在他的引導下,加藤教授帶著林老師去了東京工業大學參觀座談,去中川防蝕株式會社調查,并參加日本電化學保護學術會議等,還有幸面見了著名鋁陽極氧化專家永山政一教授(曾任日本腐蝕學會主席)。

林老師在日本合作交流
(從左至右:林老師,岡本剛教授,加藤教授)
林老師與加藤教授一起合作指導研究生,為加強日本學生的工程知識,又基于她豐富的防腐工程實踐和較好的日語能力,加藤教授請她為工業化學科的研究生們講授了“電化學保護”課程。通過這些活動,林老師了解到日本的研究生上課學時相對較少,主要是講最基本的概念和理論,但比較注重學生的動手能力的培養。就拿參比電極來說,日本學生要自己制作,通過制備可加深對基本概念的理解。在國內學生自己不做,都是外購。日本大學的教授與企業的聯系比較密切,有時會帶學生去工廠參觀。另外,大學研究室使用的各種藥品、玻璃制品的加工等均與對口廠家電話直接聯系,廠家定期配送,這就省去了學校龐大的后勤管理機構和存放倉庫,這與國內相比是有所不同的。
中川防蝕株式會社主要研究應用犧牲陽極的陰極保護技術,這種方法不需要外加電流,也無需操作人員日常維護。由于該公司擁有優秀性能的犧牲陽極,所以,日本海洋裝備上的陰極保護都是采用犧牲陽極法,而不采用外加電流法。該公司從研發、加工制造到設計、施工安裝等,各部門既有分工,又有聯系,這種組織形式有利于成果直接轉化為生產力,這與國內各個部門是分開設置的情況是不盡相同的。
豐富多彩、充滿活力的退休生活
2002 年,林老師退休,基于她對腐蝕與防護專業深深的喜愛,她退而未休,繼續干些力所能及的事,同時注重健康和養生,生活過得非常充實和豐富。當得知林老師今年已經77 歲時,記者感到非常驚訝,她看起來也就像60 歲的樣子,非常有活力。林老師很高興地與大家分享了她的養生之道:
勤奮工作
林老師說,工作是生活的動力,它能使人身心愉悅,有利健康。退休后她仍然熱衷腐蝕與防護領域工作,將其視為自己一生的事業和追求。
2004 年,一家房地產公司的京郊豪華公寓,供暖系統采用的是美國某公司提供的LENNOXG21 燃氣采暖爐,合同中規定了15 年的質量保證期。結果只用了3 年,不銹鋼換熱器的管子就出現了腐蝕穿孔,造成燃氣泄漏事故,導致英國人一家三口兩傷一死。當,房地產公司懷疑供暖材料有問題,而美國公司自信地堅稱選材正確,是質量合格的不銹鋼,雙方打官司僵持不下。房地產公司負責人找到了林老師,她憑借堅實的理論基礎和多年實踐經驗,對設備腐蝕情況進行了剖析,腐蝕泄漏原因是由于美國公司為提高熱的利用效率,將換熱器出口溫度降低,致使換熱器內有冷凝水產生,并濃縮。雖然他們也知道這樣改后換熱器的腐蝕會加劇,故將換熱器的碳鋼材料換成了304 不銹鋼,可是他們并不知道不銹鋼遇到冷凝水中的Cl- 發生了孔蝕,尤其在彎管部分腐蝕特別嚴重。 這充分證實了事故完全是美國公司“設計不當,用材錯誤”造成的,美國公司還要求中方提出文獻資料的相關依據,林老師給出了詳細的腐蝕事故診斷書,并說:“這些基礎知識,你們國家30 年以前的教科書上就有記載。”結果,官司打贏了,美方賠了300 多臺新采暖爐。通過這起事故林老師告誡大家,外國工程師在技術上也不是樣樣精通,我們不能盲目輕信對方,要有自己的技術人員把關。腐蝕防護技術應用真是無處不在,誰能想到打官司還能用到。她用腐蝕與防護專業知識幫助房地產公司挽回了巨大經濟損失,也得到了企業的高度肯定。官司打贏后,林老師向房地產負責人提醒,其他公寓如果也是此種結構的采暖爐也可能出現類似的問題,是非常危險的,應加強注意,避免發生類似事故。
林老師退休后,繼續在腐蝕與防護領域筆耕不輟,參與編著、審閱多本專業書籍。編寫《腐蝕和腐蝕控制原理》,參編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組織編寫的防腐蝕工程師《技術資格認證考試指南》、《防腐蝕監理工程師應用手冊》,參編余國琮院士主編的《化工機械工程手冊》(上卷);審閱《材料腐蝕與防腐蝕概論》、《應用電化學》。最近她編寫的《金屬腐蝕和控制原理難點及解析》內容條理清晰,深入淺出,是一本基礎性、實用性很強的專業書,受到廣泛歡迎。為《腐蝕防護之友》雜志開辟“知識講堂”專欄,分別就“簡說腐蝕及其控制”、“電化學腐蝕傾向的判斷”、“金屬的腐蝕速度與極化作用”、“氫去極化腐蝕與氧去極化腐蝕”、“金屬的鈍化及其應用”和“金屬局部腐蝕電化學”進行專業講解。
在腐蝕學會擔當防腐蝕工程師技術資格認證培訓工作,參加培訓班二十多次,講授“腐蝕與腐蝕控制原理”,還為腐蝕學會提供技術咨詢。她還深入企業,與中海油相關部門進行腐蝕問題研討,并為常州涂料院,新疆獨山子煉油廠、中科院金屬所的腐蝕研究生進行了“腐蝕與防護基礎知識”講座。林老師總是懷著極大的熱忱,認認真真地講課,憑借她的化學、電化學工程、腐蝕與防腐多學科基礎知識,再有多年來在生產現場實踐經驗的積累,加之幾十年的教學歷練,使她能從應用的角度出發,深入淺出地講清楚基本概念和理論,她的教學效果很好,受到了業界的廣泛贊譽,得到了學員們的多次點贊。

2015海洋材料腐蝕與防護大會-分會場四(第一排右三為林老師)
退休后,在朋友們的鼓勵下,66 歲的林老師竟學會了開車,這樣使自己的活動范圍擴大,更自由。她有工程畫的優勢,結合學車、開車的體驗,撰寫了《新手上路非常體驗》一書,與車友們分享。這本書圖文并茂,其中最大的亮點是立交橋的通行部分,根據林老師親自開車實地考察的體驗,不僅闡明了立交橋的基本走法,而且把北京幾座典型的立交橋第一次用立體化的“直觀圖”展現出來,圖像真實、生動、文字通俗易懂,便于學習掌握。這本書曾是新華書店精品推薦,深受廣大讀者歡迎,2016 年還會再版。另外,林老師閑暇時還喜歡繡十字繡,繡一束梅花、一幅報春圖送給親朋好友,表達一份心意。
健康生活
“管住嘴,邁開腿”,林老師非常注意飲食,盡量低脂肪、低熱量,營養搭配,適量攝取。增加戶外有氧運動,散步是她非常喜歡的運動。林老師說:“注意養生,是為了不讓兒女牽掛,支持他們全身心地投入自己的工作,也可以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
最后,林老師表達了自己的意愿:“只要身體允許,國家和社會建設需要,我會繼續工作下去。”
寄語年輕人
林老師有著五十多年的教學科研經歷,一直和學生們保持密切聯系,相互照顧,彼此關心,親如一家。她經常和學生們討論業務,指導科研,關心學生們的進步和成長。她熱愛防腐專業,鐘情教學工作,致力科學研究,為腐蝕與防護專業優秀人才的培養和科的發展建設做出了積極貢獻。她寄語年輕人:
吃苦是財富,夯實基礎才能有所創新,希望大家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頑強拼搏!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
標簽: 林玉珍
相關文章
無相關信息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
點擊排行
PPT新聞
“海洋金屬”——鈦合金在艦船的
點擊數:8135
腐蝕與“海上絲綢之路”
點擊數:6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