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褚老師一生長期從事材料科學方面的教學與研究,見證了斷裂力學、應力腐蝕與氫脆等領域的發展。褚老師向我們介紹道:“作為學校科研,我們的主要精力是進行973項目、86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項目的基礎研究工作,但和工廠合作的課題也一直沒有斷過,氫脆應力腐蝕常常發生于工業領域,產學研可以將產業、學術與自主研發很好的共同協作與推進。”
“氫脆包括氫損傷(鋼中白點,焊接冷裂紋、酸洗裂紋、H2S中開裂、高溫高壓氫蝕、氫化物脆)、氫致塑性損失、氫致滯后開裂等,它屬于腐蝕領域。高強度鋼在水介質中應力腐蝕的本質就是一種氫致滯后開裂。在工業生產和國防事業中,氫脆引起的事故時常發生,只有通過綜合分析、弄清事故的原因后,才能找到預防同類事故的對策”,已退休的北京科技大學褚武揚教授,向《腐蝕防護之友》雜志記者講道。
2014年春暖花開時,記者在北京科技大學褚武揚教授(以下稱“褚老師”) 的家中,采訪了這位一生都在從事材料科學研究的學者。過去的馬航MH370事件, 當時引起了國內外網站、報紙、各類媒體的深度聚焦,對于美國波音七系飛機的各種消息與事件猜測,在漸漸地淡出人們的視野時,褚老師從技術的角度向我們澄清了,氫脆與應力腐蝕并不是足以構成馬航飛機失事的首要因素。
因勢利導解決工業生產氫脆問題
褚老師一生長期從事材料科學方面的教學與研究,見證了斷裂力學、應力腐蝕與氫脆等領域的發展。褚老師向我們介紹道:“作為學校科研,我們的主要精力是進行973項目、86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項目的基礎研究工作,但和工廠合作的課題也一直沒有斷過,氫脆應力腐蝕常常發生于工業領域,產學研可以將產業、學術與自主研發很好的共同協作與推進。”
在工業生產過程中,現在的企業如果有問題,第一時間找專家來解決。如何低成本,長效解決氫脆問題,褚老師回憶起一些往事。
褚老師說:“印象比較深的,是在國防方面解決了一次氫脆造成的腐蝕問題。七十年代172飛機制造廠的轟炸機在例行檢查時,發現連接起落架的螺樁出現批量開裂,導致該型號飛機全部停飛。通過大量實驗,確認這是高強度鋼水介質應力腐蝕,即氫致滯后開裂,并提出了解決方案,從而化解了危機。”
造成螺樁開裂的原因如下:“螺樁沾膠(由含水酒精配制)緊固,有時膠沒有完全凝固,引起未出廠的飛機發生高強度鋼螺樁氫致滯后開裂;某些已凝固的螺樁由于螺紋根部太尖銳,強度又太高,服役時和雨水接觸引起水介質應力腐蝕(氫致滯后開裂)。
解決的辦法有三個:
1、由于螺紋部分埋入起落架接觸面積大,故螺紋部分的強度可小于螺桿部分,從而使螺紋部位的應力腐蝕抗力大幅度提高, 工藝上可通過螺紋部分鉛浴回火來實現。
2、用滾壓代替車削,可使螺紋根部半徑大幅度提高,從而成倍提高螺紋的應力腐蝕抗力。
3、用國產的快速凝固的膠粘合
從事件本身來說,并沒有使用太復雜的技術與工藝,順著事情發展的趨勢,摸清脈落,向有利于實現目的的方向加以引導,這是褚老師當時解決問題的思路。
某工廠生產的重軌軋后堆在一起緩冷,讓氫擴散跑出,在白點形成溫度(約150℃)前氫濃度低于臨界值,從而不出現白點。冷至室溫后再熱處理。為了提高生產效率,工廠準備在線熱處理,即軋后不緩冷直接熱處理。由于氫不能擴散跑出, 超過臨界值就有可能引起白點(氫致裂紋)。通過大量實驗和統計分析,發現該重軌出現白點的臨界氫濃度為C固=2.6ppm. 它對應鋼包中的氫濃度為C液=4.7ppm.鋼包中氫濃度可實時測量。因此我們建議, 當鋼包中氫濃度小于4.7ppm時,軋成重軌后可直接熱處理;如鋼包中氫濃度大于4.7ppm,則軋成重軌后要堆冷,緩冷至室溫讓氫大量跑出后再熱處理。
煤制天燃氣和普通天燃氣的不同在于前者含有氫,最高可達6%。管輸壓力為12MPa,則對應氫氣壓力為0.72MPa。煤制天燃氣必須通過現有管道進入用戶。現有管道在0.72MPa氫氣中長期服役是否會發生氫損傷和氫致滯后開裂呢?我們的實驗證明,管線鋼外加屈服應力在2MPaH2或2MPaH2+10MPaN2中保持720h不發生氫致開裂,對應氫濃度為0.44ppm。通過電解充氫使氫濃度為0.9ppm時,外加屈服應力的管線鋼能發生氫致滯后開裂。煤氣、天燃氣在服役時(0.72MPaH2)進入管線的氫濃度為0.2ppm。因此,現有管線在煤制天燃氣中長期服役不會發生氫致滯后開裂,而且安全系數k=0.9/0.2=4.5足夠高。
學習在沒有建議的情況下處理問題
腐蝕研究一定要基于實際應用,人的一生中,經驗的積累貫穿整個人生, 不可或缺的獨立處理問題能力、思考能力、判斷能力,每個人都知道它們不是一蹴而就。褚老師說:”今天的大學生將是未來國家科技發展的中堅力量。大學學習是一個培養學習能力的過程。是培養自我管理、獨立思考與動手能力的一個重要階段。大學期間,要不斷調整學習方法。作為老師,喜歡有自己想法,并且愿意和老師討論的學生,但現在這樣的學生很少。擅于獨立思考的學生,才可能有獨立的創新。“
”很多人問我中國、美國、日本的科研人員有何區別時,我的回答是,中國學生很會學習,勤奮與學習成績一直在世界上被認可,但獲得諾貝爾獎的歐美人居多,日本也有獲諾貝爾獎,這就看出來我們之間的差距。知識面、動手能力、思考能力是創新的關鍵,而創新是秉持一個國家國防、科技前衛的原動力,所以,今天我們的應試教育要不斷改變,讓更多的學生懂得,學習是什么,要怎么學。“褚老師說。
褚老師語重心長地說:”大一新生是最好塑造的時期,需要把已有課程學好, 有興趣的選修。知識總是有用的。可能現在沒感覺到,過了十年,觸類旁通,說不定真還有用。大學生需要知道從哪里去查書,請教哪些人,獨立思考,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褚老師一生除了進行科研與學校教育,還著有七書專著,有應出版社之邀約、學生之請求,也有希望將自己一生所學反哺社會的責任心在其中。《氫脆和應力腐蝕》是褚老師在退休之后獨立完成, 一直在實驗室里寫了三年時間。褚老師說:”寫這本書之前,先找到所有關于氫脆與應力腐蝕領域的文獻,大約有三千多篇。每篇文獻均復印或下載并編號。其次,按照我的思路編排目錄。看文獻時做筆記,指出哪一部分可為某一章節所用。最后,一口氣完成初稿再修改。圖都是我手畫草稿,然后請研究生用電腦制作。文字盡量寫得深入淺出,基本公式均有詳細的推道,不用查詢別的書,一口氣都可以看得下來。“
[后記]
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一個精彩的故事, 有比較感慨比較難忘的往事。從褚老師求學的順遂,出國的波折與人生中多次申報科學院院士的意料之外,聊起褚老師自己,他微微一笑說”我這個人比較淡定, 人生中該我的就會有,人生中該我沒有的,繼續努力。“
這種性格,讓褚老師對工作、對生活,踏實努力,一切工作從實際出發。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
標簽: 腐蝕褚武揚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