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id="p68vv"><noscript id="p68vv"></noscript></i>
    <track id="p68vv"></track>

      <video id="p68vv"></video>
    <track id="p68vv"></track>
    <u id="p68vv"><bdo id="p68vv"></bdo></u>

  1. <wbr id="p68vv"><ins id="p68vv"><progress id="p68vv"></progress></ins></wbr>
    <code id="p68vv"></code>
      <output id="p68vv"><optgroup id="p68vv"></optgroup></output>
  2. 專訪中國第一代高溫腐蝕奠基人——李鐵藩:不為學術而學術
    2013-06-01 00:00:00 作者:劉娟 來源:《腐蝕防護之友》 分享至:

      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發展至今有三十多年,一代又一代的學者接力棒式肩擔重任,推動著中國腐蝕界的發展。腐蝕與防護學會的主要精力,不要為學術而學術,而是解決國家實際問題進行學術研究。

      馬年初春的沈陽,十分寒冷。面對鏡頭,李鐵藩先生(以下簡稱李老師)滿頭銀發,已89歲高齡。李老師與夫人在家中有各自的書房,平時,常常一起交流讀書的心得與體會。

      李鐵藩先生的夫人陳存之老人形容李老師是一個專注、勤奮的人。金屬所所長說他是“國際國內所內所外,形勢都了解”。

      她向我們講述了一些小事。“李老師對于學習專注、勤奮。前幾日,李老師全身冰涼回到家中,詢問才知道,他與一個所的相熟的學者,站在外面談論烏克蘭的局勢,忘記了其它。” 陳存之老人說,“就是李老師平常在家的時候,也是始終在學習,有的時候,吃飯也會忘記,到了這個程度。”


    李鐵藩先生

      防腐與防護 產學研結合是王道

      李老師在一生的經歷中,幾乎都在和金屬材料打交道。一個國家和民族是否強大,科技與國防實力見真章。作為領導團隊研發出我國首顆返回地球衛星裙部鉬合金蒙皮抗高溫氧化與高輻射涂層的科學家,李老師對當下腐蝕與防護學科有自己的見解與看法。

      李老師說:“中國夢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若復興至唐朝盛世光景,政治開放、四方來儀,中國在世界格局中的科技與國防實力將令世界諸國不能小覷。產學研重要溝通渠道,必須做得到密切結合國家國民經濟生產與國防建設,如果偏離這種道路,就是偏離了國家形勢。”產學研“是指將產業、學術與自主研發結合,將最前沿的技術精益求精地研究深入,應用到實際企業的生產中,相互循環促進,零縫隙打通溝通渠道,為國家經濟發展真正作出貢獻的運作模式。”

      “我們的鄰居日本,國土面積與人口與我們不成比例,但在世界各國面前,日本咄咄逼人曾宣稱,如果核彈禁令放開,可以三個月造出原子彈。究其原因,其充實的科學儲備與技術實力讓大家相信日本確實做得到;而中國,我們發展多年,有些核心技術不在手上也是不爭的事實。在工業方面,大家有目共睹,航空發動機的核心技術是引外援俄羅斯的產品;高科技芯片方面尤其受到掣肘。所以,社會主義的價值觀,第一,要想中國富強,靠”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愛國敬業;另一個不可或缺的要素就是文明,科學技術的高度發達是文明程度體現之一,必須先進的技術引領潮流。”

      “因此,說到腐蝕學科,雖然作為4級學科,但對國民經濟的作用非常之大,英國的T.P.霍爾腐蝕調查報告,美國的優利克腐蝕調查報告,和國內的腐蝕損失報告,腐蝕造成的損失占國民經濟的4%左右,說明腐蝕學科研究應用的重要性。同時,腐蝕出現之前,先做相關防護,這些手段,可以將損失挽回整體損失的三分之一。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的作用就十分關鍵,將最新的科學技術進行學術交流,這個永恒不變的任務,將始終集中國內行業最先進的資源與技術,學術界探討研究、產業界應用實踐,推動中華民族的昌盛與繁榮。”

      腐蝕與防護學會 肩擔重任繼往開來

      李老師談到中國腐蝕界的開篇,他說道:“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1979年11月成立,沈增祚(去世)先生的長者風范讓我至今記憶深刻,他對中國腐蝕界的貢獻很大,他率領組織代表團第一次參加1981年9月在德國法蘭克福召開的第八屆國際金屬腐蝕會議。通過這次交流加強了中國與德國腐蝕界的相互了解。會議期間中國代表團成員活躍于各分會場,進一步擴展了與各國同行的交流與聯系,打造了良好的開端。”再一位讓李老師印象深刻的人,是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副主任劉翔聲先生,他是腐蝕與防護學會的主要發起人之一。

      李老師說:“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發展至今有三十多年,一代又一代的學者接力棒式肩擔重任,推動著中國腐蝕界的發展。目前,長春應化所、金屬所、物構所、海洋所、725所、621所,是一些發展成熟有實力的研究機構。防護工程企業已遍布各地,形成重要產業,為國家創造巨額財富。”

      “腐蝕與防護學會的主要精力,不要為學術而學術,而是解決國家實際問題進行學術研究。過去,東德與西德分裂對立,西德經濟發展較強,而東德只出低質量的褐煤,煉焦強度不夠,東德最終發明了矮高爐,解決了沒有好煤來煉鐵的技術難題。這就是非常好的結合國家的資源發明的技術創新。這個例子充分說明了學會的學術,要結合實際。論文的含金量,結合國家資源,解決國家難題應當是一等獎。不要從論文狹縫里面找課題。金屬所,曾經有一個光譜測溫項目,可以測太陽的耀斑溫度,這就偏離材料科學實際需求。”

      “既然從事腐蝕科學工作,就要安之若素,靜得下心,深入研究,我一生從事難熔金屬和鋼鐵研究,有人說鋼鐵工業是夕陽產業,我完全不這么看,沒有好的鋼板,航母上飛機起落都成問題,印度沒有高強度耐蝕鋼板,航母推遲了幾年才得以生產。另外,像超細鋼,日本生產的強度好,國內的鋼鐵研究所跟著學,日本因此而”牛“,所以說,踏踏實實是真實干。無論軍品還是民品,腐蝕防護的最大優勢就是使產品壽命延長,推遲維護周期,節約成本資源。從這個角度看,腐蝕防護行業是綠色產業。”


      邀請挪威奧斯陸大學化學系主任知名高溫氧化學者 K. Kofstad 教授在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進行學術交流資料圖片。左二:Kofstad教授;右二:李鐵藩研究員;右一:師昌緒院士

      腐蝕界工作者 人生有涯學海無涯

      李老師作為中科院金屬腐蝕與防護研究所(前身中科院金屬研究所)的創建人之一,見證了中國防腐事業的成長與發展。他的人生經歷,以一個人的縮影,向我們展示出了孜孜不倦的研究領域學者風采。

      至今,已經89歲高齡的李老師,仍舊在指點年青學者的學術學習,李老師的伴侶, 高級工程師陳存之老人說:“李老師平常在家的時候,也是始終在學習,有的時候, 吃飯也會忘記,到了這個程度。”

      李老師說:“學習,就要‘博而不雜, 約而不漏’。腐蝕涉及面廣,各行各業都會有腐蝕問題。找一個權威的專著,一個好的綜述論文,精讀,就是將書看厚再看薄,將書與文獻一起閱讀,根據工作需要,掌握精華。從原理到應用,如數家珍才行,最終要成為行業專家。精讀與自己工作直接有關的。有些關系但不是直接從事的工作要通讀,其它世界科技發展的趨勢瀏覽,有所知道就可以。大學畢業的人,只學會了工作的程序和自學能力,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做到結合從事的工作‘活到老,學到老’。”

      書讀少了,是井底之蛙,看不到世界全貌;書讀多了,看的眼花繚亂,書讀多讀精,就能看到一片藍天,心里勾勒未來。腐蝕前沿科學的突破與國家經濟建設、國防建設需要腐蝕工作者們有如此態度,一生奮斗。

    編輯點評:

      腐蝕行業需制度化

      中國腐蝕數據所透露的現實損失是觸目驚心的,腐蝕防護行業中,需要自律,加強自身建設,行業標準的完善,各個方面都應當制度化。希望在中國,各種國家基礎建設都得到防護應用,腐蝕防護的綠色低碳愿景得到更全面的推動。
     

      李鐵藩研究員指點腐蝕界工作者資料圖片

      李鐵藩先生主要成就

      李鐵藩先生于上世紀50年代初期從事鋼中氣體與鋼質量的研究,創建了鋼中氧的測量技術、該項技術被廣泛應用于金屬材料研究領域與冶金工業中,為提高我國鋼質量作出了重要貢獻;隨后他從事材料腐蝕與防護研究,為液體火箭設計選材, 承擔了偏二甲肼、紅煙硝酸、過氧化氫等特殊腐蝕介質對多種國產與進口材料的腐蝕規律研究,并提供了急需的腐蝕數據; 同時,他研究火箭發動機燃氣舵和固體火箭發動機尾噴管喉部的高溫燃氣沖蝕和防護涂層、發展了SiO2歧化反應蒸氣硅化新涂層體系,獲省部級獎勵和全國科學大會獎勵。

      上世紀50年代后期,他開拓難熔金屬合金抗高溫氧化防護基礎研究,領導了某鈮合金天線和姿態控制發動機鈮合金抗氧化防護涂層等研究項目;作為我國首顆返回地球衛星裙部鉬合金蒙皮抗高溫氧化與高輻射涂層課題負責人,于198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覆蓋獎)。

      在七五、八五期間,李鐵藩先生主持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金屬材料腐蝕機理研究”中有關高溫腐蝕與防護方面的研究,李老師在氧化膜的力學行為研究方面作出了創新性貢獻:

     ?。?)建立了單面氧化原位監測生成應力與熱應力,并修正了國際通用的應力計算的 stoney 方程;

     ?。?)氧化膜應力與聲發射同步測量, 首次測出氧化膜破壞的臨界內應力和定量測定氧化膜中物理缺陷;

     ?。?)創立了單面離子注入雙面氧化膜應力測量的全新方法,可精確評估稀土元素等對氧化膜力學行為和物理缺陷的影響,提出“化學力學理論模型”,并根據這一模型設計了鎳基高溫合金用稀土氧化物彌散強化β-NiAl防護涂層新體系。

    李鐵藩先生簡介

      李鐵藩先生,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著名材料科學家、我國金屬高溫腐蝕與防護學科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中科院金屬腐蝕與防護研究所的創建人之一,曾任中科院腐蝕科學開放實驗室和金屬腐蝕與防護國家重點實驗室學委會主任,為實驗室的發展,特別是高溫腐蝕研究領域做出了巨大貢獻;授聘兼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及東北大學教授;國家科委腐蝕學科組成員;國家發明獎特聘評審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兩屆評審委員。歷任中科院金屬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及學位委員會委員;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常務理事、高溫委員會主任20余年,現為名譽主任;遼寧省腐蝕與防護學會副理事長、名譽理事長。

      李鐵藩先生先后承擔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重大科技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及中科院、原冶金工業部省部級獎勵多項。著有《金屬高溫氧化與熱腐蝕》等4部專著,發表學術論文250余篇,獲國家授權發明專利多項。培養研究生40余名,在研究崗位上帶出了一批優秀學術骨干,其中多人已成為國內外腐蝕領域的知名學者。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相關文章
    無相關信息
    日韩人妻精品久久九九_人人澡人人澡一区二区三区_久久久久久天堂精品无码_亚洲自偷自拍另类第5页

    <i id="p68vv"><noscript id="p68vv"></noscript></i>
      <track id="p68vv"></track>

        <video id="p68vv"></video>
      <track id="p68vv"></track>
      <u id="p68vv"><bdo id="p68vv"></bdo></u>

    1. <wbr id="p68vv"><ins id="p68vv"><progress id="p68vv"></progress></ins></wbr>
      <code id="p68vv"></code>
        <output id="p68vv"><optgroup id="p68vv"></optgroup></output>
    2. 一区二区国产欧美日韩 | 中文有码日本高清在线视频 | 亚洲欧洲日韩国产精品妖精 | 亚洲欧美久久夜夜综合伊人 | 亚洲欧美人高清精品a∨qwo |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乱码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