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強鋼氫脆HE | 鐵素體-馬氏體雙相鋼中氫陷阱位點的識別
2025-05-27 14:22:06
作者:考拉腐蝕 來源:考拉腐蝕
分享至:

低溫型TDS熱脫附氫含量分析,文獻學習,翻譯并筆記記錄如下。鑒于超高強鋼氫脆的高風險性,需明確氫脆機制(Mechanism of HE)并開發抗氫脆性能優異的鋼材。氫在鋼中會被多種陷阱位點(Trapping sites)捕獲,其對氫脆的影響因陷阱類型而異。因此,識別鋼中氫陷阱位點至關重要。本研究旨在識別超高強雙相鋼中的氫陷阱位點。實驗采用1180MPa級雙相鋼,通過軋制施加不同應變,隨后進行陰極電化學充氫,并利用熱脫附分析(TDA,Thermal Desorption Analysis)設備從零下50℃開始測量氫脫附速率。通過高斯函數分析TDA結果,識別出四種氫陷阱位點:35℃處的峰對應位錯(Dislocations),54℃處的峰對應馬氏體中的碳化物(Carbides in the martensite structure),75℃處的峰對應馬氏體內部界面及鐵素體-馬氏體界面(various interfacese in the martensite and the ferrite-martensite interface),110℃處的峰對應空位簇(Clusters)。氫脆;陷阱位點;雙相鋼;熱脫附分析;高斯函數;峰分離;延遲斷裂高強度汽車用鋼的開發旨在減輕車身重量并提升抗撞性,但氫滲入材料導致的氫脆會惡化其力學性能(如總延伸率下降)。由于氫脆敏感性隨材料強度增加,即使在大氣腐蝕環境中,1,180 MPa級及以上超高強度鋼的氫脆問題仍需關注。氫脆源于可擴散氫,其在室溫下可于鋼中擴散。BCC金屬(如鋼)的氫固溶度低于FCC金屬,因此鋼中氫主要被位錯、空位、析出物和晶界等缺陷捕獲。不同陷阱位點的結合能各異,導致氫脫附行為差異顯著。間接識別氫陷阱位點的有效方法是溫度程序脫附法(如熱脫附分析,TDA)。本研究通過低溫熱脫附技術(L-TDS)結合應變處理,明確了雙相鋼中應變誘導的氫陷阱位點。實驗材料包括1,180 MPa級鐵素體-馬氏體雙相鋼(DP鋼)、單相鐵素體鋼(α鋼)及兩種回火馬氏體鋼(M鋼和MDP鋼)。通過軋制引入5%~30%的應變,并加工為1.0 mm厚的板材。采用3% NaCl + 3% NH4SCN溶液進行陰極電化學充氫,充氫后液氮速凍以抑制氫逸散。使用低溫型氣相色譜型TDA設備(L-TDA)測量氫脫附曲線,升溫速率為200°C/h,部分樣品采用100°C/h和50°C/h以計算脫附活化能。
未應變α鋼的氫脫附峰位于35°C,應變增加時,35°C峰強度升高,并出現100~150°C新峰(圖2)。200°C退火后,高溫峰消失(圖4),表明其對應空位簇。M鋼的未應變樣品同樣顯示35°C主峰,應變后出現100~150°C峰(圖5)。MDP鋼經300°C回火后氫含量最高(圖6),其54°C峰對應碳化物/基體界面。DP鋼的未應變樣品氫脫附峰位于30°C,應變后峰向高溫偏移(圖8)。應變0.41時,峰移至50°C,總氫含量達7.1 ppm。
通過高斯函數分離脫附峰,識別出四類陷阱位點:
(1)35°C峰(位錯):活化能30.1 kJ/mol,與文獻中位錯脫附能(20~30 kJ/mol)一致。
(2)54°C峰(碳化物界面):300°C回火MDP鋼中顯著,活化能41.5 kJ/mol。
(3)75°C峰(界面):應變馬氏體中出現的峰對應馬氏體內部邊界(如原奧氏體晶界、板條界),DP鋼中則對應鐵素體-馬氏體界面。
(4)110°C峰(空位簇):經200°C退火消失,活化能56.0 kJ/mol。
7 結論(1)應變鐵素體鋼的氫脫附峰對應位錯(35°C)和空位簇(110°C)。(2)馬氏體鋼中碳化物界面(54°C)及應變誘導邊界(75°C)為重要陷阱位點。
(3)雙相鋼中額外識別出鐵素體-馬氏體界面(75°C)作為獨特陷阱位點,活化能46.7 kJ/mol。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