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4不銹鋼在常溫下的顯微組織為穩定奧氏體,鋼的塑性、韌性、冷加工性良好,在工業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小規格的304不銹鋼螺栓通常由鋼絲或鋼棒原材料冷變形加工而成,因此不銹鋼螺栓的質量與原材料的性能及加工工藝相關。 某動車機組翻板鎖舌用304不銹鋼螺栓在使用不到2個月就發生斷裂。研究人員采用宏觀觀察、化學成分分析、微觀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其斷裂原因,以避免該類問題再次發生。 1.1 宏觀觀察 某動車機組翻板鎖鎖舌的固定傳動螺栓發生斷裂,翻板鎖內部結構宏觀形貌如圖1所示。轉子在把手順時針轉動時,通過螺栓帶動鎖舌壓縮彈簧縮入,松開把手時鎖舌被壓縮彈簧彈出,螺栓推動轉子和把手復位。螺栓在使用過程中承受徑向的交變應力,螺栓規格為M4A2-70。采用顯微鏡對螺栓斷口進行觀察,斷口的宏觀形貌如圖2所示。斷口大致可分為斷裂起始區A,裂紋擴展區B和最終斷裂區C。斷口有明顯的疲勞弧線,斷裂性質為疲勞斷裂,且有多個裂紋源。 1.2 化學成分分析 采用電感耦合等離子體光譜儀對斷裂螺栓進行化學成分分析,結果如表1所示。斷裂螺栓的化學成分符合GB/T 3098.6—2014《緊固件機械性能 不銹鋼螺栓、螺釘和螺柱》的要求。 1.3 微觀分析 采用場發射掃描電鏡(SEM)對斷口進行微觀形貌分析,結果如圖3所示。由圖3可知:斷裂起始于螺栓邊緣,以疲勞斷裂的方式擴展,隨著螺栓受力面積的逐漸減少,最終發生過載斷裂,斷口呈韌窩狀塑性斷裂特征。 將斷裂螺栓沿縱向剖開,機械拋光后用三氯化鐵溶液腐蝕。采用光學顯微鏡觀察,在螺紋根部發現裂紋(見圖4)。螺紋附近有明顯金屬變形痕跡,說明螺紋是采用滾壓方式制造的。裂紋延伸方向與金屬流動變形方向一致,推斷裂紋是在螺紋加工時產生的。對同批次未使用的螺栓進行外觀檢查,發現多處明顯加工裂紋缺陷,最大長度為1.8mm。因此,可以判斷斷裂螺栓根部裂紋是在螺紋滾壓搓絲過程中產生的。 采用光學顯微鏡對螺栓縱截面進行金相檢驗,結果如圖5所示,由圖5可知,螺栓顯微組織為奧氏體+鐵素體+顆粒狀碳化物。對螺栓縱截面進行掃描電鏡和能譜分析,結果如圖6,7所示,由圖6,7可知,鐵素體呈條狀沿軸向分布。 采用電子背散射衍射探測器(EBSD)對螺栓心部位置進行晶體取向和晶粒分析,結果如圖8,9所示。螺栓材料的晶粒在軸向有了明顯的擇優取向,且晶粒沿軸向變形拉長,由此可以判斷螺栓原材料為軋制態交貨。這種金屬塑性變形使晶粒具有擇優取向的組織叫做形變織構。 奧氏體不銹鋼的塑性好,小規格的奧氏體不銹鋼螺栓常采用尺寸相近的棒材或絲材原材料冷加工成型為小規格奧氏體不銹鋼螺栓。奧氏體不銹鋼棒材或絲材的原材料一般采用熱軋的方式生產,熱軋過程中發生動態再結晶,即原始晶粒因為軋制變形而沿軸向拉長,變形晶粒同時發生再結晶而形成新的等軸晶并長大。當再結晶不完全時就會形成形變織構組織。 織構組織使螺栓原材料的力學性能有了方向性,橫向的塑性和韌性會明顯降低。組織中鐵素體和碳化物,會使橫向的韌性和可加工性能進一步惡化,導致螺栓在螺紋搓絲的過程中產生較多的加工裂紋,這些裂紋為螺栓的疲勞斷裂提供了裂紋源。 翻板鎖鎖舌的螺栓在使用過程中承受的是徑向交變應力,應力方向與螺栓軸向垂直,正好是螺栓材料性能惡化的方向,使得加工裂紋更易在徑向發生疲勞擴展,最終導致螺栓發生疲勞斷裂。 奧氏體不銹鋼材料的最終熱處理狀態一般應為固溶態,固溶態不銹鋼具有最好的耐腐蝕性,還可以獲得良好的綜合力學性能。一般奧氏體不銹鋼螺栓在冷加工成形后,不再進行熱處理,因此建議采用固溶態的原材料來生產翻板鎖鎖舌螺栓,以改善螺栓原材料的可加工性能,減少加工裂紋,同時還可以形成等軸晶粒,提高螺栓徑向的力學性能。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