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石油、化工、電力等工業(yè)領域,換熱器作為一種常見壓力容器被廣泛使用,其中最普遍使用的為管殼式換熱器,由殼體、傳熱管束、管板、折流板( 擋板) 和管箱等部件組成.
換熱器
在換熱器材料的選擇上,根據使用溫度及環(huán)境不同,可選用金屬、塑料、陶瓷等材料.但對于一些在高壓、強腐蝕等苛刻條件下運行的設備,國內外多使用2205 型鐵素體- 奧氏體雙相不銹鋼材料, 相比與傳統(tǒng)的普通奧氏體不銹鋼,其具有高強度、優(yōu)良的韌性、好的焊接性及卓越的耐Cl-腐蝕性能,大大提高了換熱器的使用壽命.
換熱管與管板連接是管殼式換熱器設計、制造中最關鍵的技術之一,也是換熱器事故發(fā)生率最多的部位,所以換熱管與管板連接處理不好可能導致?lián)Q熱器提前失效,造成停產、傷亡等.
一、腐蝕調查
某工程采用2205 雙相不銹鋼制作管殼式換熱器,在用脹管工藝實現(xiàn)管束與管板的連接時發(fā)現(xiàn)換熱管管壁破裂.所用換熱管為無縫鋼管,且脹管前使用內窺鏡檢查并沒有發(fā)現(xiàn)裂縫存在.本此調查針對脹管工藝后失效的換熱管,利用金相顯微鏡、掃描電子顯微鏡( SEM) 、能譜( EDS) 以及電子背散射衍射( EBSD) 技術分析裂縫附近軸向及徑向的微觀組織結構,確定2205 型雙相不銹鋼換熱管脹管破裂的原因,通過有針對性的控制來消除失效換熱器流入市場的安全隱患,避免經濟損失.
二、 試驗過程與結果
1、 宏觀觀察破裂換熱管為2205 雙相不銹鋼管,外徑20 mm,壁厚2 mm,管壁開裂.定義靠近裂紋端的不銹鋼管口為卷尺0 mm 位置,70 ~ 150 mm 處的長裂紋最為明顯( 圖1) .宏觀上觀察裂紋并非直線型,而是螺旋型.用體式顯微鏡沿不銹鋼管檢查,發(fā)現(xiàn)換熱管0 mm 位置有小裂紋且未貫穿,650 mm位置仍可以看見微小的裂紋,且裂紋從0~ 650 mm 位置從未間斷,但僅在70 ~ 150 mm 位置裂紋貫穿管壁,其余位置為非貫穿性裂紋.
不銹鋼換熱管開裂照片
2、從斷口分析來看,距離不銹鋼管外壁約365靘 區(qū)域斷口形貌比較光滑,可能是時間較長氧化所致,未見明顯的斷裂特征.而距離管外表面大于365 靘 區(qū)域有明顯韌窩,為韌性斷裂,管壁內側韌窩的方向一致向下,為脹管撕裂所致.從不銹鋼的斷口組織可以推斷,外側管壁日久氧化為先開裂的區(qū)域,而中部和內側為后斷裂區(qū)域.
斷口
3、從金相組織及相分析的結果來看,表面裂紋附近的組織異常.一方面裂紋處的晶粒粗大,并且未隨著鋼管生產過程中的冷軋工藝變成長條狀,另一方面,根據EBSD 的結果可知其裂紋附近基本為單相的奧氏體組織,而正常的雙相鋼組織鐵素體和奧氏體是均勻分布的.從貫穿性斷裂的徑向金相組織來看,靠內壁部分雖然晶粒受到拉伸作用明顯變形,但可看出其為正常的雙相組織.
金相組織
由此可見不銹鋼裂紋源位于表面奧氏體帶狀區(qū)域,管壁中部和內側由于組織正常有良好的塑性,在脹管受力時屈服變形,最終斷裂.從SEM 及EDS 的分析結果來看,裂紋貫穿帶狀粗大奧氏體晶區(qū).EDS 半定量結果表明,裂紋附近的粗大奧氏體區(qū)域N 元素的含量較高,為0. 45%,而在雙相區(qū)N 元素的含量為0. 19%,過渡區(qū)域中N 元素含量呈遞減趨勢.其他元素含量在各區(qū)域內變化較小.在雙相不銹鋼中,N 是強烈奧氏體化元素,奧氏體化作用是Ni 的30 倍,隨著N 含量增加,鐵素體體積分數逐漸減小,奧氏體體積分數逐漸增多,且尺寸增大,奧氏體形貌從長條狀變成了近球形狀.裂紋附近粗大的奧氏體帶狀區(qū)的塑性和強度較之正常雙相鋼組織差,晶界有富Cr 的硬脆相生成必然使得材料的塑性和強度進一步惡化,使得在不銹鋼管冷加工過程中出現(xiàn)微裂紋.
微裂紋
三、結論及原因分析
(1)雙相不銹鋼管在脹管前已存在微裂紋.
原因分析:未脹管之前此不銹鋼管可能在冶煉和鑄造過程中由于微區(qū)成分不均勻而形成了粗大晶粒的奧氏體單相帶狀區(qū),并存在硬脆的富Cr片狀物析出,因此鋼管表面異常組織區(qū)域塑性很差,在鋼管加工過程中鋼管表面受力導致微裂紋的產生.由于異常組織僅在鋼管表面奧氏體帶向下約365μm的區(qū)域,此區(qū)域下方為正常組織,塑性較好,使得不銹鋼管冷加工處理完成后并未形成貫穿性的裂紋.而換熱器制造廠在使用此鋼管制作換熱器時,液壓脹管工藝使得原本均勻受力不銹鋼管在微裂紋尖端應力集中,導致鋼管破裂.
抑制措施:生產企業(yè)通過滲透檢測表面微裂紋,可提前消除部分隱患.此外,企業(yè)在脹管連接工藝后,還利用內窺鏡再進行檢查,并通過高于使用壓力的水壓試驗進行可靠性試驗,避免失效換熱器流入市場而導致的安全和經濟問題.
(2) 雙相不銹鋼管由于N 元素偏析形成粗大奧氏體帶狀區(qū),并在晶界處有片狀富Cr 相析出,使得鋼管局部塑性變差,導致鋼管在加工過程中產生微裂紋.
抑制措施:在電連接器生產過程中應嚴格控制接觸體表面氧化程度、酸洗程度及Cl - 的殘留,保證鍍層致密、無孔洞和裂紋.
更多關于材料方面、材料腐蝕控制、材料科普等等方面的國內外最新動態(tài),我們網站會不斷更新。希望大家一直關注中國腐蝕與防護網http://www.ecorr.org
責任編輯:周婭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投稿聯(lián)系:編輯部
電話:010-62313558-801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chuàng)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lián)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lián)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