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天津大學張雷教授團隊成功開發出新型蠶絲,使天然蠶絲具備優異抗菌性能,有望在生物醫療領域發揮重要應用價值。相關研究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支持,該項成果已發表于權威期刊《美國化學學會可持續化學與工程》。
中國是蠶絲發源地,養蠶繅絲是我國對世界文明的重要貢獻。近年來,蠶絲因其優異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等特點,逐漸在組織工程、傷口敷料、藥物緩釋、手術縫合等領域發揮重要作用。當前科學家正致力于通過多種方式由天然蠶絲培育出“改性蠶絲”,以增強蠶絲的力學性能、抗菌性能、抗黃變性等,進一步提高其應用價值。
納米銀具有抗菌能力強、安全性高、不易產生抗藥性等優點,已被廣泛用于各種抗菌材料,例如抗菌織物和器械等。天津大學張雷教授團隊用一系列不同粒徑的納米銀顆粒喂食家蠶,研究納米銀顆粒在家蠶不同器官中的分布、積累情況。
實驗結果顯示:粒徑為50納米的銀顆粒最容易被家蠶攝取和轉運,通過腸吸收和淋巴循環進入家蠶體內的量最大,在絲腺和蠶絲中的含量最高。值得注意的是,這種通過納米銀喂食改性方法獲得的“新型蠶絲”,能夠有效殺滅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等多種致病菌,并且熱穩定性有所增強,是一種性能優異的新型抗菌蠶絲。
“這項研究通過簡便的改性方法賦予了天然蠶絲新性質、新功能,提高了其應用價值,也為通過納米材料獲得多功能絲蛋白材料提供了新思路。”張雷教授表示,“我們期待這種抗菌蠶絲能夠在生物醫療領域發揮作用。”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相關文章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
點擊排行
PPT新聞
“海洋金屬”——鈦合金在艦船的
點擊數:7130
腐蝕與“海上絲綢之路”
點擊數:5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