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江蘇油田石油工程技術研究院自主開發出一項油田生物防腐技術,該項技術國內尚屬首次,主要利用油井中的有益微生物(反硝化細菌)抑制油井中有害微生物(硫酸鹽還原菌)的生長,從而達到防腐的目的。這項技術的開發應用填補了國內油田生物防腐技術的空白,使油井腐蝕速率下降近九成,作業維護成本大幅降低。
據悉,2014年底,中石化江蘇油田石油工程技術研究院自主開發的4株防腐細菌DNA序列通過了美國國立生物技術信息中心專家審核,被GENEBANK(世界基因銀行)收錄,標志著油田微生物知識產權保護邁上新臺階。
“近年來,隨著開發的深入,江蘇油田地層水中SRB的大量繁殖,引起的腐蝕結垢造成油井頻繁檢泵現象呈上升趨勢,導致油田開發和生產運行成本不斷增加。”江蘇油田石油工程技術研究院吳偉林博士說。
江蘇油田采油二廠黃88區塊2008年投入開發,綜合含水雖然不到50%,卻是腐蝕結垢的“重災區”。2009年至2011年,黃88區塊共作業86井次,其中63井次發現腐蝕結垢現象,部分油井在作業時抽油桿因腐蝕斷脫,檢泵周期甚至不到3個月。針對這一生產難題,2011年5月,工程院成立了以吳偉林博士為負責人的課題組,積極研究防腐對策。
由于傳統的化學法和物理法治腐存在成本較高、殺菌時效短、作用距離有限等弊端,吳偉林大膽提出了治理新思路--生物法:利用有益菌的生長競爭優勢抑制有害菌的繁殖,有效改善油井井筒腐蝕環境,從而達到緩減腐蝕的目的。
然而,生物防腐在油田領域尚無先例,尋找并篩選到一種合適的抑制菌并非易事。短短3個月內,課題組成員上現場,下井站,對油田8個區塊進行采注系統水質環境普查,共計258井次水樣采集,室內進行3360組水質指標測試,396次微生物富集純化培養,1180余次細菌鏡檢,篩選各類單菌228株,反硝化抑制評價試驗116組……經過大量的現場取樣和室內實驗,終于2011年11月從天83區塊成功篩選出油田第一株內源反硝化細菌……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3558-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