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西北的戈壁深處,新疆憑借其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成為煤炭資源接續區和戰略性儲備區。其中,準東煤田的儲量達到3900億噸,是中國最大的整裝煤田。在火力發電領域,燃煤成本占發電總成本的70%~80%。準東煤因價格便宜、儲量豐富,在西北地區使用尤為普遍。然而,這種高堿煤容易導致鍋爐結焦、高溫腐蝕、爆管、煤耗高、熱效率低等問題,嚴重影響電站鍋爐的安全性和經濟性。 近日,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蘭州化物所)研究員高祥虎團隊歷時10年針對高堿煤研發的納米高熵陶瓷涂層技術取得重大突破。他們給電廠鍋爐量身定制了納米“高熵鎧甲”,為消除火力發電行業“頑疾”提供了全新的解決方案,而且帶來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 高祥虎深入爐膛調研。受訪者供圖 時間回溯到2020年,一直以準東煤田的高堿煤為燃料的西北地區最大調峰電源——甘肅電力投資集團(以下簡稱甘肅電投)常樂電廠正面臨著一場前所未有的危機。 “2020年,我們甘肅電投常樂電廠2號1000兆瓦超超臨界機組發生了嚴重的結焦和高溫腐蝕。”甘肅電投常樂電廠相關負責人回憶道,“爐膛結焦非常嚴重,導致高溫腐蝕水冷壁管減薄達1.5毫米,按照這個速度,不出兩年,整個爐膛水冷壁系統就得面臨更換的命運。” 這場危機不僅讓電廠承受巨大的經濟損失,更嚴重影響隴電入湘這一綠色能源輸送項目的穩定性。作為連接西北與中南地區的重要能源橋梁,隴電入湘承載著緩解中東部地區電力緊張、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重任。一旦調峰電源不能穩定運行,不僅意味著能源供應的短缺,更可能引發連鎖反應,影響整個能源網絡穩定運行。 面對如此嚴峻的挑戰,甘肅電投常樂電廠的領導層迅速行動起來,積極尋找解決方案。他們深知,要想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就必須依靠科技創新,找到一種能夠有效抵御高堿煤腐蝕、防止結焦的新材料。最終,他們將目光投向了蘭州化物所的研究團隊,希望通過產學研合作突破困境。 蘭州化物所與高堿煤發電難題的“較量”,早在多年前就已悄然拉開序幕。自2015年起,高祥虎所在的科研團隊就敏銳捕捉到國家能源需求,開啟了攻克高堿煤發電難題的征程。 “那時候,國內對高堿煤的研究很少,我們幾乎是從零開始的。”高祥虎回憶,“高含量的堿金屬就像煤里的‘定時炸彈’,燃燒時與二氧化硫、氯化物反應,生成低熔點化合物,黏附在水冷壁管表面,逐步腐蝕金屬基材。” 在火力發電領域,爐膛結焦堪稱行業“頑疾”。傳統清焦方式的致命缺陷是,工人需身著厚重防護服,手持鋼釬手工敲擊焦塊,日均清理面積不足5平方米,效率與安全的天平嚴重失衡。某電廠曾發生慘烈事故:爐膛停工清焦時,數十噸焦塊突然崩塌,3名工人被瞬間掩埋,釀成不可挽回的悲劇。 “國外廠商對爐膛防護高端涂層材料實施技術壟斷,每平方米報價高達8000元,而一臺1000兆瓦機組需噴涂4000平方米,僅單次防護費用便突破3200萬元。”高祥虎表示,爆管事故產生高額的維護費用,疊加非計劃停機造成的發電損失,單次事故綜合成本往往達數千萬元。這種被動局面,讓國內電廠在安全與成本間艱難求生。 “核心技術買不來、等不起!”高祥虎發現,國外涂層價格離譜,且針對國內煤炭,特別是新疆高堿煤適配度不足、防護功能單一,壽命可靠性有待驗證,同時也無法滿足不同電廠的需求,尤其是深度調峰火電機組。 科研團隊當即決定,必須研發出適配中國煤質、成本可控的抗結焦、耐高溫腐蝕材料,為能源裝備穿上國產“鎧甲”。 在實驗室里,科研團隊嘗試了數百種配方,進行了上千次性能測試,每一次失敗都是對意志和耐心的考驗。特別是在新冠疫情期間,實驗室進入封閉式管理,但研發進程容不得片刻停歇。團隊骨干主動請纓留守,用僅存的原料繼續攻堅;在凌晨僅有的數小時停機窗口驗證效果,與時間賽跑,與困難較量。 經過無數個日夜的奮斗,科研團隊終于從傳統陶瓷釉工藝中汲取靈感,創新性研發出納米高熵防護與節能增效陶瓷涂層材料。該材料由五種以上不同元素(如鈦、鋯、鉭等金屬加氧、氮等非金屬)以幾乎相等的比例混合而成,就像把不同顏色的積木打亂重組,形成一種全新的穩定結構。這項技術不僅攻克了陶瓷材料防結焦、耐高溫腐蝕的技術瓶頸,更實現了紅外輻射增效、高導熱率及熱膨脹系數可調的重大突破。它就像是為鍋爐量身定制的納米“高熵鎧甲”,既能阻擋高溫煙氣的沖刷,又能高效傳遞熱量,讓鍋爐在惡劣環境中依然穩定運行。 “技術突破的最終目的是服務于生產實踐。”高祥虎表示,在甘肅電投常樂電廠的大力支持下,納米高熵陶瓷涂層技術先后在2臺1000兆瓦超超臨界調峰機組上應用,結果沒有讓人失望。 使用納米高熵陶瓷涂層后的水冷壁管壁表面光滑,無明顯結焦現象,且未出現腐蝕情況。經權威機構檢測,管壁厚度較噴涂前無明顯變化,而未噴涂涂層區域則出現明顯的腐蝕凹坑。這一對比結果,讓所有人都為之振奮。 隨后,團隊又在華能蘭州西固熱電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下,開展了165兆瓦機組爐膛的數值模擬和能效測試。結果顯示,涂層防結焦、耐高溫腐蝕性能優異;涂層的應用顯著提高了鍋爐的熱效率,減少了供電煤耗,并有效緩解了高溫氧化與磨損風險,增強了機組的煤種適應性。 對于1臺1000兆瓦的煤電機組而言,這意味著每年可節煤1.3萬噸,減排二氧化碳3.4萬噸。 納米高熵陶瓷涂層技術的成功應用,不僅為甘肅電投常樂電廠和華能蘭州西固熱電有限公司帶來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更為整個火力發電行業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解決方案。 談及未來,蘭州化物所的科研團隊表示,他們將持續進行技術的迭代升級,不斷優化納米高熵陶瓷涂層技術,力爭實現電廠安全、穩定地100%燃用多種高堿煤的目標。同時,他們將與企業合作,開展技術成果的推廣應用,讓這項科技成果惠及更多電廠,為我國煤電向基礎性、支撐性、調節性電源轉型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目前,我們已經與國內的幾大發電集團進行了深入對接,未來合作前景廣闊。”高祥虎說,“我們相信,不久的將來,納米高熵陶瓷涂層技術將成為火力發電領域的標配,為我國能源行業可持續發展貢獻更大力量。”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