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導語 在航空航天領域備受關注的增材制造(AM)高強度鋁合金,因高循環疲勞性能不足長期制約其工程應用。北京科技大學曲選輝教授、張百成教授研究團隊近期取得突破性進展——通過創新性微觀結構設計策略,成功將激光粉末床熔合(LPBF)Al-Mn-Mg-Sc-Zr合金的疲勞強度推升至230MPa(107次循環),創下該領域國際最高紀錄,其抗拉強度與塑性的綜合表現更超越傳統鍛造工藝。這項發表于國際頂刊的研究,為高性能金屬增材制造開辟了全新路徑。 02 顛覆性創新:從"被動接受"到"主動設計"微觀結構 傳統LPBF工藝制造的鋁合金普遍呈現單一柱狀晶結構,在循環載荷下易因位錯堆積引發早期失效。北京科技大學曲選輝教授研究團隊(博士生孫金娥(第一作者),張百成教授(通訊作者),北京科技大學為第一通訊單位)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Upadrasta Ramamurty教授,美國加州大學Punit Kumar教授(通訊作者)合作,突破性提出"動態熱場調控"策略,通過精準調控激光掃描速度(450-1450 mm/s)與基板溫度(25-200℃),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同一合金體系內柱狀晶、等軸晶及"柱狀-等軸雙晶形"三種微觀結構的可控制備,將增材制造從"結構成形"推進到"性能定制"的新維度。 03 性能登頂:微觀結構“裁剪”實現疲勞性能突破 (1) 工藝調控與多晶形態晶粒設計 研究團隊通過調整LPBF工藝參數(如掃描速度、基板溫度),成功制備了具有柱狀晶、等軸晶及雙晶形(雙峰)微觀結構的Al-Mn-Mg-Sc-Zr合金。其中,雙晶結構通過柱狀晶與等軸晶的協同分布,實現了230 MPa的疲勞強度(107次循環),較傳統LPBF鋁合金提升30%以上,創下該領域目前報道的最高值。 (a)TV1、(b) TV2和(c) TV3樣品EBSD圖;(d-f)極圖,分別對應于(a-c);(g,h)CG和EG的體積分數和晶界偏向角 (a)LPBF制備的TV1、TV2和TV3樣品的循環疲勞 S-N曲線,(b)與AM和常規制造工藝制備的其他鋁合金相比,LPBF Al-Mn-Mg-Sc-Zr合金的最大應力與失效循環次數,(c)采用AM和常規制造工藝制備的LPBF Al-Mn-Mg-Sc-Zr合金和其他鋁合金的疲勞強度與抗拉強度 (2) 雙晶結構的協同變形機制 (a)LPBF TV1、TV2、TV3顯微結構的工作硬化速率曲線;(b)為(a)中紅色框對應的放大圖 等軸/柱狀雙晶形結構變形示意圖 (3)等軸晶的局限性及優化方向 (4)強度與塑性的雙重優勢 LPBF制備TV1、TV2和TV3樣品的應力-應變曲線 04 工程價值:改寫高端裝備制造格局 該成果相較于傳統工藝: 1.疲勞壽命提升2個數量級,可滿足航空發動機葉片等關鍵件107次循環要求 2.制造成本降低30%(省去后續熱處理工序) 3.材料利用率達98%,契合航空航天輕量化與可持續發展需求 工業應用前景: 該成果不僅為航空航天領域的高可靠性部件(如發動機支架、艙體結構)提供了材料設計范式,還可推廣至新能源汽車、軌道交通等需兼顧輕量化與耐久性的場景。此外,團隊提出的工藝參數優化方案(如掃描策略調整)與現有工業設備兼容,具備快速產業化潛力。 此項研究標志著金屬增材制造從“成形控制”邁向“性能定制”的新階段,為高性能鋁合金的疲勞性能優化開辟了創新路徑。相關成果已引起國際同行高度關注。 05 作者介紹 國家重大人才工程入選者,現任先進粉末冶金材料與技術北京市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八屆學科評議組成員,教育部高等學校材料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曾留學加拿大UBC(1986-1988年),曾任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2004-2014年)、新材料技術研究院院長(2008-2020年)。主要學術兼職:中國新材料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副理事長,中國金屬學會常務理事兼粉末冶金分會主任委員,《粉末冶金技術》主編,《粉末冶金工業》副主編, Powder Metall , Acta Metall Sinica, Rare Metals, Metals 等10余雜志編委。2023年當選國際先進材料學會會士(IAAM Fellow)。 張百成 北京科技大學新材料技術研究院 教授 博士生導師 06 引用本文
Jin'e Sun, Punit Kumar, Pei Wang, Upadrasta Ramamurty, Xuanhui Qu, Baicheng Zhang, Effect of columnar-to-equiaxed microstructural transition on the fatigue performance of a laser powder bed fused high-strength Al alloy, J. Mater. Sci. Technol. 227 (2025) 276-288.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