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公路學會主持召開了科技成果評價會。評價委員會由陳湘生院士、朱合華院士等七位專家組成。四航局總工程師、副總經理呂衛清,副總工程師王勝年出席會議,研究院副總經理陳平山、應宗權、熊建波以及相關科技骨干參加會議。
經質詢和討論,評價委員會一致認為,由四航局牽頭完成,研究院、二公司、航通公司等單位共同完成的“深中通道鋼殼混凝土沉管預制關鍵技術及核心裝備研發”項目研究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科技成果評價會現場
深中通道沉管智慧工廠
“深中通道鋼殼混凝土沉管預制鍵技術及核心裝備研發”依托深中通道工程,針對鋼殼沉管自密實混凝土制備和質量控制技術、鋼殼混凝土沉管預制施工關鍵技術、鋼殼混凝土沉管智能化預制關鍵裝備、鋼殼混凝土沉管預制智慧工廠等內容開展了系列研究,形成了四大創新成果:
創新成果一
創建了鋼殼管節自密實混凝土性能指標評價體系和多因素耦合下泵送損失模型,提出了工作性能保持時間不低于90分鐘、泵送距離不小于120m高穩健自密實混凝土配制和動態管控方法,研發了卸駁-澆筑-淺塢三區直線連接的流水線工藝。
卸駁-澆筑-淺塢三區直線連接的流水線工藝
創新成果二
構建了不同尺度模型試驗方法,優選了鋼殼混凝土管節倉格式結構關鍵施工工藝參數,探明了混凝土強度、溫度與自重耦合作用下管節變形規律,研發了無支撐分段棋盤跳倉式澆筑工藝,攻克了澆筑中倉格頂板脫空控制難題。
大斷面浮態澆筑模型試驗
一半幅足尺模型試驗
無支撐棋盤式跳倉澆筑工藝
創新成果三
研制了能避障行走、自動定位尋孔、智能澆筑控制的鋼殼沉管混凝土澆筑裝備,以及可動態調整移運偏差、受載狀態的超大型預制構件移運裝備。
鋼殼沉管混凝土智能澆筑裝備
八萬噸級管節移運智能裝備
八萬噸級管節移運智能裝備
創新成果四
集成5G、物聯網和大數據技術,研發了鋼殼混凝土管節生產過程自感知、數據實時融合、智能調度的技術管理系統。
鋼殼混凝土沉管預制智慧工廠系統
該項目研究成果豐碩,已授權(公告)發明及實用新型專利27項,公開發表科技核心期刊論文20篇,主編行業標準1部、團體標準1部,在編專著1部。
該項目研究成果成功應用于深中通道工程,目前已完成19個管節近55萬m3混凝土、42271個隔艙的澆筑,均滿足毫米級脫空控制要求。
深中通道E19管節
該項目研究成果的形成,為深中通道工程建設提供了關鍵科技支撐,對引領鋼殼混凝土沉管技術發展,打造四航局大型沉管建設技術品牌具有重要作用。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