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新聞聯播欄目介紹了中南大學范景蓮教授研發的輕質難熔金屬基復合材料,這款復合材料可接受3000攝氏度以上的高溫,廣泛應用于我國高超音速飛行器、導彈等尖端領域。
范景蓮,現任中南大學難熔金屬與硬質合金研究所所長、湖南省納米材料工程中心常務副主任,先后榮獲國家杰出青年基金、中組部“萬人計劃”、教育部“長江學者”、全國創新爭先獎、何梁何利基金、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等榮譽,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作為一名女性科學家,這樣的成績和榮譽對她來說殊為不易。

據介紹,我國某型高超音速飛行器要求能夠在大氣層內以5到20倍的音速飛行數小時時間,在飛行器和空氣摩擦時會產生2000-3000度的高溫。普通金屬在1500度時開始熔化,而由范景蓮教授研制的輕質難熔金屬基復合材料能經受3000度以上的高溫,這種由高溫陶瓷和難熔金屬合成的新材料具備高熔點、低密度的優點,還具有良好的延展性。范景蓮教授介紹稱,這款材料就像水泥和鵝卵石的搭配,鵝卵石就相當于陶瓷顆粒,水泥就相當于難熔金屬,在高溫下顆粒將難熔金屬固定下來。


欄目稱,2009年國家啟動了高超音速飛行器重大專項,主要應用以碳碳復合材料為主,從沒有人提出用金屬材料。范景蓮教授主動提出把陶瓷和難熔金屬結合起來可以解決耐高溫、高強熱的問題,但在最初卻受到了相關領域專家的質疑。范景蓮面對質疑沒有選擇放棄,經過無數次試驗,2012年材料樣件面世,當時由于沒有企業可以加工量產新型材料,范景蓮團隊決定自己加工生產,在地方政府的扶持下,相關項目最終成功投產。到今年3月,這家企業已經成為航空航天、國防軍工和兵器船舶領域多個型號產品的唯一供應商。

范景蓮教授稱,我們的知識要成為社會、國家的財富,為我們的國家服務,占領一個世界領先的地位。

另據《中國科學報》此前報道稱,自1990年開始,范景蓮教授就一直從事于難熔合金新材料、新技術和基礎理論研究,針對新型空天飛行器、火箭發動機、原子能等領域對難熔金屬材料的重大需求和現有難熔金屬強韌性不足、高溫抗氧化燒蝕差的問題,范景蓮創新性的提出“納米原位復合/微納復合”設計思想,發展了納米/微納復合粉末制備原理與技術,建立了高性能微細結構難熔復合材料燒結理論,開辟“納米/微納復合高性能難熔金屬基復合材料”新領域,取得系列重大突破。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相關文章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3558-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
點擊排行
PPT新聞
“海洋金屬”——鈦合金在艦船的
點擊數:5768
腐蝕與“海上絲綢之路”
點擊數:4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