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永遠是那么的神奇,人類發展的歷史上模仿自然、學習自然的例子比比皆是。從飛機到雷達,師法自然或許是改造自然的最事半功倍的手段。而對于化學材料的開發,科學家們也少不了向自然學習。
比如司空見慣的貝殼,其珍珠層上的多級微納結構為其造就了其優越的力學性能。科學家們對這種微觀結構已經研究了至少半個多世紀,并進行了形式各異的模仿。最近,來自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的姜義軍與牟新東的學術團隊就受天然貝殼結構啟發,利用氧化石墨烯、硼酸與羧甲基纖維素鈉的復合材料,打造出一款“人造貝殼”,這種復合材料有著超越天然貝殼的力學性質,并且有著隔氣和阻燃的功能。
(超越天然貝殼力學性質的“人造貝殼”復合材料)
1+1>2的復合
這種復合材料的主體是羧甲基纖維素鈉,當在體系中引入硼酸鹽與氧化石墨烯后,并溶液鑄膜法進行復合膜的制備。并在制備的過程中熱處理進行原位還原。值得注意的是,引入的硼酸鹽(含量0.09%)與氧化石墨烯(含量0.7%)的量都比較少,但是其對復合材料強度的增加程度很大。經過優化制備工藝的復合材料其抗張強度可以達到天然珍珠層結構的3.55倍,該值也高于絕大多數已經報道的人造珍珠層結構。
(不同條件下制備出的層狀結構,以及EDS譜圖)
那么,為什么這三種物質混合后就會讓材料獲得如此優異的性質呢?研究者通過一系列的探究提出了如下機理:(1)氧化石墨烯經過原位還原后,消除了氧元素的存在對于與羧甲基纖維素鈉排斥的不利因素,同時氧化石墨烯還原后會與羧甲基纖維素鈉有著更強的范德華力;(2)研究中使用的是高分子量的羧甲基纖維素鈉,氧化石墨烯在高分子量羧甲基纖維素鈉中有著良好的分散。(3)硼酸鹽貢獻了很強的氫鍵作用。
(復合物分子層次作用力的機理)
水火不侵
比較有意思的是,原料中的羧甲基纖維素鈉與氧化石墨烯都是在水中可以分散的,但是通過硼酸鹽交聯后,復合物竟然獲得防水性能。
(瓶1未經硼酸鹽交聯的材料,在水中兩個小時即瓦解,瓶2-4經過硼酸鹽交聯后被水浸泡一周后仍穩定。)
同時,氧化石墨烯的引入使得其獲得了優異的氣體阻隔性能,所以該復合膜可以開發為氧氣阻隔膜,成為一種重要的防火材料。
(a:普通羧甲基纖維素鈉材料很容易見火燃燒,b:復合膜見火后可以在幾秒內自動熄滅。)
總體而言,這項研究對于基于綠色材料制備電子元件、包裝、航空航天材料都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
更多關于材料方面、材料腐蝕控制、材料科普等方面的國內外最新動態,我們網站會不斷更新。希望大家一直關注中國腐蝕與防護網http://www.ecorr.org
責任編輯:劉洋
投稿聯系:編輯部
電話:010-62313558-806
郵箱:fsfhzy666@163.com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 QQ群:140808414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