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屆國際耐蝕鋼及其冶金新技術學術會議
會議將聚焦國際發展前沿,剖析國內難點與痛點,為國內耐蝕鋼鐵材料研發與推廣搭建交流平臺,促進我國裝備制造業的綠色可持續發展,再創鋼鐵材料新輝煌。
第一屆國際耐蝕鋼及其冶金新技術學術會議會議
主題--鋼鐵材料的再輝煌
(第一輪通知)
近20年來,我國低合金鋼的高純凈細晶化理論研究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由此帶動了低合金結構鋼生產設備、工藝和品種的快速發展,強韌性得到明顯提升。然而,由于缺乏對耐蝕性能及其調控理論的研究,耐蝕性的短板導致我國鋼鐵材料的綜合性能較國際一流水平尚存在一定的差距。比如美國的主流海工鋼中厚板通過合金化和微觀組織調整,生產的HPS系列高性能鋼強度已超過700MPa,強韌性、焊接性與耐蝕性兼具,已大量投入到海洋建設中,其低合金鋼屈服強度正向1000MPa發展。而我國海洋工程低合金結構鋼主流中厚板鋼種強度剛剛達到690MPa,并向780MPa發展,但其焊接性與耐蝕性都較差,與國外海洋耐蝕鋼相比仍存在巨大差距。其主要原因在于涉及成分設計和組織調控的微區腐蝕機理研究薄弱,對誘發腐蝕的材料冶金學的微觀機理研究不充分,有關結構鋼合金化、夾雜物、相結構和晶粒度及其畸變對腐蝕的影響及其協同作用機理認識不清楚,這些原因已經嚴重阻礙了我國海洋用高品質耐蝕結構鋼的發展。打破這一瓶頸根本途徑是加強相關基礎和工業化研究,完善和推廣耐蝕材料體系,從本質上提高工程或機械設備的耐久性和可靠性。
(一)主辦單位: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北京科技大學 |
(二)承辦單位:南京鋼鐵股份有限公司 |
(三)支持單位(排名不分先后): |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工程與材料科學部 |
中國工程院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 |
國家科技部科技基礎條件平臺中心 |
耐蝕鋼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 |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 |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 |
鋼鐵研究總院 |
東北大學 |
武漢科技大學 |
燕山大學 |
江蘇省科學技術協會 |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
南京市科學技術局 |
南京市江北新區科學技術協會 |
(四)媒體單位(排名不分先后): |
《新華日報》 |
《中國冶金報》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 |
《材料保護》雜志 |
《中國腐蝕與防護學報》雜志 |
《腐蝕防護之友》雜志 |
《南京日報》 |
(五)會議顧問 |
周 廉院士 薛群基院士 翁宇慶院士 侯保榮院士 |
干 勇院士 柯 偉院士 李鶴林院士 丁文江院士 |
張統一院士 王國棟院士 王一德院士 毛新平院士 |
謝建新院士 殷瑞鈺院士 王海舟院士 |
(六)學術委員會主席: |
王海舟院士、王國棟院士、毛新平院士 |
(七)學術委員會成員: |
李曉剛、李勁、劉小輝、陳新、姜尚清、方志剛、馬玉璞、劉靜、蔣荃、黃一新、祝瑞榮、楚覺非、任子平、王利、翟啟杰、韓靜濤、康永林、尚成嘉、王昭東、劉振宇、董瀚、楊建煒、王福會、董俊華、王青峰、王昆、董洪標、黃一中、C.Tasan、P.Marcus、A.Mol |
(八)大會主席: |
翁宇慶 院士 中國金屬學會 |
薛群基 院士 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研究所 |
黃一新 南京鋼鐵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長 |
(九)大會執行主席: |
祝瑞榮 南京鋼鐵股份有限公司 總裁 |
李曉剛 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 常務副理事長 |
呂昭平 北京科技大學 副校長 |
(十)組織委員會成員: |
楚覺非、趙柏杰、馬宇、馬菱薇、于露、李久青、李翔、朱立建、孫輝、劉超、劉智勇、杜翠薇、肖葵、楊帆、范益、張小紅、張達威、張欽京、張博威、趙晉斌、高燕、康華峰、黃運華、程學群、董超芳、靳婉平、蔡佳興 |
四、會議擬邀請報告專家
(一)國外專家: |
C.Tasan 教授,美國麻省理工學院; |
D.Raabe教授,德國馬普鋼鐵研究所; |
P.Marcus教授, 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 |
H.Terryn教授,比利時布魯賽爾自由大學; |
G.Frankel教授,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 |
A.Mol教授,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 |
K.Y.Kim 教授,韓國浦項工業大學; |
David Shoesmith 教授,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 |
Tetsuo Shoji 教授,日本東北大學; |
Luo Jingli教授,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 |
Ekkarut 研究員,泰國國家金屬和材料技術中心 ; |
黃一中 教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 |
王昆 研究員,日本冶金工業株式會社常務執行董事; |
董洪標 教授,英國萊斯特大學。 |
(二)國內專家: |
祝瑞榮 南京鋼鐵股份有限公司 總裁; |
王海舟 院士,鋼鐵研究總院; |
翁宇慶 院士,中國金屬學會; |
王一德 院士,太原鋼鐵集團有限公司; |
王國棟 院士,東北大學; |
毛新平 院士,寶武集團中央研究院武鋼分院; |
劉清友 研究員,鋼鐵研究總院; |
王昭東 教授,東北大學; |
王 利 首席專家,寶武集團有限公司; |
任子平 首席專家,鞍鋼股份有限公司; |
董 瀚 研究員,上海大學; |
王青峰 教授,燕山大學; |
呂昭平 教授, 北京科技大學; |
李曉剛 教授,北京科技大學; |
喬利杰 教授,北京科技大學; |
張立峰 教授,北京科技大學; |
郭占成 教授,北京科技大學; |
尚成嘉 教授,北京科技大學; |
劉 靜 教授,武漢科技大學; |
單智偉 教授,西安交通大學; |
李 勁 教授,復旦大學; |
董俊華 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金屬所; |
鄭玉貴 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金屬所; |
楊 柯 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金屬所; |
左 禹 教授,北京化工大學; |
趙永慶 研究員,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 |
李京社 教授,北京科技大學; |
劉 青 教授,北京科技大學; |
陳克堅 副總工,中國中鐵二院工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
胡廣瑞 總工,中鐵山橋集團有限公司; |
李軍平 副總工,中鐵寶橋集團有限公司; |
郭愛民 總工,中信金屬有限公司; |
束潤濤 教授級高工,武漢達潤特種焊材有限公司; |
王玉濤 教授級高工,武漢鑫華泰焊接技術有限公司。 |
大會誠摯歡迎相關專家與會務組聯系。
五、重要時間節點
會議第一輪通知:2019年3月11日
會議第二輪通知:2019年6月30日
會議第三輪通知:2019年8月上旬
六、聯系方式
(一)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
聯系人:楊 帆
電 話:010-62397591/18610665505
郵 箱:yangfan6090@163.com
(二)北京科技大學
聯系人:劉智勇
電 話:010-62333931/15810734123
郵 箱:liuzhiyong7804@ustb.edu.cn <mailto:liuzhiyong7804@ustb.edu.cn>
(三)南京鋼鐵股份有限公司
聯系人:范益
電 話:025-56880486/13451800819
郵 箱:fanyi@njsteel.com.cn
聯系人:高燕
電 話:025-5638206/13952051353
郵 箱:gaoyan1@njsteel.com.cn
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
二〇一九年三月十三日
文件下載
標簽: 第一屆, 國際耐蝕鋼及其冶金新技術, 學術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