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哪些高校的王牌學科發(fā)展得最快?
客觀數據的統(tǒng)計結果告訴我們:除了42所“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外,這頂桂冠或許還另有所屬。
自2016年第四輪學科評估以來,一些高校展現(xiàn)出了驚人的發(fā)展實力,在各項指標中常常脫穎而出。
為了幫助各大高校更快更好地完成學科規(guī)劃和學科建設,青塔全新推出了新一代學科云數據平臺。學科云參考教育部學科評估標準,完整收錄110+指標數據,支持學科布局、發(fā)展監(jiān)測等15+建設場景,能夠全方位滿足學校學科建設過程中的多種需要。
近期,以學科云為基礎,青塔數據團隊從近4年新增高層次人才數量的角度,觀察第四輪學科評估參評高校數量大于100所的理學、工學類學科,從中發(fā)現(xiàn)了許多學科“黑馬”。
這些學科來自“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和非“雙一流”建設高校,且在上一輪學科評估中沒能躋身A+。但卻在這4年間,在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上取得了超越原A+學科成績。讓人不得不期待它們在第五輪學科評估中的表現(xiàn)。
中國科學院院士與中國工程院院士作為中國最高的學術榮譽稱號,對于學校的學科建設來說,其意義重大不可用數據來估量。
4年以來,北京科技大學、北京化工大學、東華大學、華東理工大學、燕山大學、南昌大學和北京工業(yè)大學在學校的強勢學科,材料科學與工程領域,均各自斬獲了1位兩院院士;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和浙江工業(yè)大學的化學工程與技術學科則分別增選了1名科學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太原理工大學則在機械工程領域增選1位中國工程院院士。
理學類學科中,南方科技大學與首都師范大學分別增選1位數學領域科學院院士,而上一輪獲評A+的學科同期新增科學院院士數量的均值卻僅在0.33。
兩院院士增選中,這些學校學科的表現(xiàn),大多已超過上輪學科評估中獲評A+檔次的高校,發(fā)展勢頭十分驚人。院士的新增,也無疑為這些學校的學科發(fā)展提供了極大助力。
國家杰青是支撐高校和學科發(fā)展的中堅力量。2016-2019的4年間,許多高校在這一指標上也有著亮眼的表現(xiàn)。
4年來,北京化工大學的化學工程與技術,華東理工大學的控制科學與工程,北京科技大學的材料科學與工程均新增杰青2人,表現(xiàn)明顯優(yōu)于各學科中A+學科的均值。
理學門類中,北京化工大學、蘇州大學的化學學科同樣分別新增了杰青2人,在第四輪參評高校中均處于前10%的位置。
國家優(yōu)青等“四青人才”是高校科研的最強“生力軍”,象征著一個學科蘊含的巨大的科研潛力。
4年以來,蘇州大學、北京科技大學的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新增優(yōu)青數量均在5人及以上,遠遠高于A+學科3.67人的均值;而北京化工大學的化學工程與技術學科新增優(yōu)青5人,完全擁有與A+學科一較高下的實力。
被引頻次,在一定程度上象征著一位學者是否活躍在研究前沿,其科研產出是否具有足夠的學術影響力。一個實力強勁的師資團隊,高被引學者的梯隊建設必不可少。
最新公布的2019年愛思唯爾高被引學者中,北京化工大學、南京工業(yè)大學的化學工程與技術學科,以及蘇州大學的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表現(xiàn)出色。入選人次均高于各自學科中,A+學科的平均水平。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chuàng)新研究群體項目支持優(yōu)秀中青年科學家為學術帶頭人和研究骨干,在高層次人才的各項指標中,創(chuàng)新研究群體項目是最能從側面反映出學科的綜合實力的數據之一。
近4年,北京科技大學、北京工業(yè)大學、華東理工大學、蘇州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南京工業(yè)大學、首都師范大學等高校各自的優(yōu)勢學科,均在這一指標上有所斬獲,這一表現(xiàn)明顯優(yōu)于A+學科平均水平。
而創(chuàng)新研究群體項目的獲批,也意味著這些學校在特定的學科領域已經確立了足夠的優(yōu)勢,擁有了穩(wěn)定的科研“主戰(zhàn)場”。
盡管高層次人才隊伍的建設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代表學科的發(fā)展狀況,然而學科建設還涉及到人才培養(yǎng)、科學研究、學科聲譽等等多方面因素。
如果能夠及時明確本校學科的優(yōu)勢所在,精準定位發(fā)展短板,及時查缺補漏,必定能夠讓學校的學科建設邁上新的臺階。
為了幫助高校更好地運用指標數據,及時確立優(yōu)勢、補足短板,一站式解決學科建設的重點難題。青塔對學科產品進行了顛覆性的革新,重磅推出全新一代學科云數據平臺。
青塔學科云數據平臺參考教育部學科評估標準,緊貼學校學科建設的實際需要,采用了全新的指標體系,完整收錄110+指標數據,支持學科布局、發(fā)展監(jiān)測等15+建設場景,全方位滿足學校學科建設過程中的多種需要。
學科云平臺的功能建立,依托于數量龐大的存量與增量數據。
平臺首先依照學科評估評價標準科學賦值,分別計算學科的競爭力指數與發(fā)展指數,用以評價學科的競爭力與發(fā)展速度。
在指數計算的基礎之上,學科云還全面開發(fā)了多種分析功能。“競爭力對標”、“發(fā)展對標”用以展現(xiàn)本校學科與對標高校學科的實力對比與發(fā)展速度情況;“宏觀分析”與“縱向分析”幫助高校了解某一學科參評高校全貌,以及它們的總體發(fā)展情況。
此外,針對高校進行學科建設的實際應用場景,學科云還開發(fā)有“跨學科對比”與“學科預估”兩個開創(chuàng)性功能。方便學校進行資源的統(tǒng)籌調配,高效地完成學科建設。
如果您是高校等機構用戶,只需掃描下方二維碼,或點擊左下角的“閱讀原文”,填寫簡單的體驗申請信息(請務必使用學校公共郵箱申請),即可快速獲得體驗賬號。
△掃描二維碼,申請體驗
此外,如果您想咨詢更多信息,可以撥打我們的熱線電話:0571-86686769,或者發(fā)郵件到service@cingta.com咨詢。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chuàng)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lián)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lián)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